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岭南庭园建筑渗透性空间的营建手法进行归纳,探寻其设计原则与对于环境营造的作用,并从居住街区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制约因素出发,对居住街区的选址、交通、景观、功能、居住方面提出渗透性设计策略,为营造多元混合、资源共享的住区环境提供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该要确保建筑能与自然、人和谐共处,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度。根据能量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空间界面形态,结合周边环境,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间距、内部空间组合、界面形态,合理应用绿化、气候、通风、日照等自然环境,切实做到低碳建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地理与建筑史相结合的角度,对陕北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剖析研究,基督教文化在陕北地区的扩散及变化体现在空间、建筑和艺术三个方面。本文给出了陕北近代教堂在这三方面的数据统计、建筑实例及细部表现,为陕北近代宗教建筑的保护和承续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景观空间中,“界面”作为空间形成空间围合的载体,是塑造景观空间的一个要素,而界面的一个特殊成员———“虚体界面”,在景观空间环境的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从“虚体界面”要素入手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虚体界面”在景观空间中的存在意义与作用。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景观空间,或许会有助于创造景观空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3D光雕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与科技、影像与建筑、声音和视觉、媒体与环境的多重融合。而城市空间使这一形式由小众的视觉体验,转变为令人关注的创作热点。光雕技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对传播媒介的极少限制。光雕与艺术,建筑、空间、文化等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并形成怎样的城市空间艺术形态特征,都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组建着空间的诸要素,例如方位、大小、深度和运动等等,通常被看作是客观自在的,但实际上这些要素是先于且高于客观事物乃至客观世界的"非现实事物"。梅洛-庞蒂通过对个体在黑夜、睡梦中所感到的空间以及中毒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看见的空间的描述和分析向我们证明,这些要素是现象身体的成就,它们来自"存在的基本结构"。这些要素也是建筑空间的要素,正是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所趋向的意义节点构成了建筑风格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情感与意境的结合."情境"是室内设计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决定设计优劣的主要因素.情境营造基于界面围合的空间,而空间界面的情境营造主要通过其自身色彩设计、形态设计、材质设计等因素在界面上综合应用.室内空间情境的深入营造还在于空间中陈设、造景、光影等要素的巧妙组合.情境是需要有特定的文化因素来支撑的,这种文化感受与体验正是室内空间设计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近代至当代,博物馆纪念性的表达是依靠建筑的展示空间来完成的。其纪念性的营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从雄浑纯粹的原型几何营造出超人尺度的"大";(二)同一元素累积、叠加形成的"多";(三)垂直升华的"高";(四)静寂的空间留白;(五)空间轴线的秩序。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诸如光线、时间等都是可以产生纪念性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光影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以及光影在建筑空间的运用,突出了光影在构建建筑空间中的资源性。研究认为,光影是塑造建筑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要素,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光因影而灿烂,影因光而存在。在建筑空间中光影能够对人的视角和心理构成产生影响,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因此,在建筑空间塑造中,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光影的特征,感受光影的魅力,并将其用合理的手法巧妙地运用到建筑空间的营造中,充分发挥光影的景观效果。建议将这种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新颖的设计方法加以大力提倡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建筑形态以实体和平面的造型形式呈现出来,平面与空间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规律基本相同。对构成建筑空间各个要素的深层次理解和组织是建筑设计需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空间构成的因素很多,如形、色、光、质感、肌理等,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复杂到简练,使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空间形态也不只是一个解决视觉美感的问题,亦不是只解决功能、经济、技术等方面问题,它注重建筑所提供的生活质量,更关心自然环境要素的引入,充分节约与利用空间,取得生态、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作为两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其室内空间设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离散"与"集中"的区别;在室内外空间关系上呈现出"流通"与"隔绝"的区别;在室内空间界面处理上呈现出"朴素"与华丽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通,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将其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是随民国实业家张謇先生的民族工商业发展而带动起来的自主型近代化城市。张謇先生在创办实业的同时,也对南通城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营建了一批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南通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不同于青岛、大连等近代外国殖民城市的建筑,也不同于上海、天津等近代租界的建筑。南通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建筑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而且带有很强的民俗文化。通过研究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装饰中民俗文化的体现,希望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南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源于中原汉族民居的海南民居又受到闽南民居和岭南民居的影响,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数百年发展,形成独立的民居建筑体系。受近代南洋文化的影响,海南民居建筑在结构和细部装饰上又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色。通过对近代海南民居建筑的归纳、整理,探究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小区公共空间形态的设计中"空间的层次性"将是设计的重点."层次"是许多视觉艺术的一个共同形式美法则.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层次"分两类,一类是视觉层次,即用眼睛可以看见的空间层次;另一类是空间意象,即对空间的体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组成.所有这些要素组成了丰富、多样的小区公共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居民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人们对于自己建筑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公共面积上,更多地体现在公共空间舒适度上。公共空间的装饰色彩运用可提升人们的舒适度,文章基于此提出舒适感知的建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设计。通过采用选择合适的界面色彩、调整建筑公共空间色彩的搭配、完善地面色彩布局等措施,进行建筑公共空间的色彩布局优化,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满意度,提升公共活动舒适度,并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八庙”建筑与藏传佛教●李海涛公元1713至1780年,清政府先后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造了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罗汉堂、殊像寺、广安寺、须弥福寿之庙及广缘寺十二座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据《热河庭园则例》记载:...  相似文献   

18.
将拓扑几何结构作为设计手法,运用到原南京链条厂旧建筑更新研究中,并以类型学理论指导,研究建筑类型转换和宾馆空间的流线规律、空间建构、建筑历史信息保存。在链条厂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中,通过对原有建筑要素整合,为新新空间注入了活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和自由。本文作为一种项目实践性分析,补充了公共空间室内类型的研究资料,对旧建筑更新和室内类型设计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武汉基督教堂建筑,是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了地方性的建筑元素,最终形成了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建筑形态。一湖北武汉的近代基督教堂建筑以风格多样而著称,被称为近代建筑中的“独特样本”。其中有很多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很高建筑技术和美学价值,在建筑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绿色设计创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赋予了绿色设计形成的生命力是建筑空间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涵义,绿色设计技术和材料创新运用是绿色建筑空间的构建要素。对于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实践再创造过程。关注环境与资源这一永恒的主题促使我们不断续写绿色设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