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的建筑文化,既要传承,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进行创新。文章就以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应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建筑设计思想中来,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予以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建筑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体现,再通过与当代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更好地起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佛教协会首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开封召开。省佛协会长净严法师在会上传达了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会议号召全省佛教徒爱国爱教,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会议强调,要贯彻以庙养庙、自食其力的精神,在少林寺、白马寺举办适合佛教特点的服务性事业。从台湾回白马寺定居的弘川法师,应邀列席了会议。他表示今后一定要为白马寺祖庭的复兴,为全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在这  相似文献   

3.
洛阳白马寺在佛教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释源"或"祖庭"。随着唐朝与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佛教发展进入盛期。佛教宗派林立,其中禅宗"见性成佛"的主张让佛教走向普通民众。白马寺佛教音乐与当时民间音乐、诗词、南北曲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白马寺佛教音乐,对了解唐宋元音乐有重大参考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12)
<正>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尊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白马寺坚持"保持传统、维护清净"的理念,重视僧团建设,提高僧众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维护道场清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寺院和谐健康发展。一、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僧众信徒素质佛法的传承和普及关乎佛教的兴衰存亡,白马寺  相似文献   

5.
刘楠 《美与时代》2023,(1):22-24
从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两个逻辑方向,由外延向内涵对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展开研究,分别从浅层的建筑文化基因及文化现象、中层的建筑文化符号、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及文化思想逐层递进剖析。在这一剖析过程中可发现,冼夫人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充分,而建筑文化发展不均衡,但研究得出的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共同的文化内核依旧一致指向了“唯用一好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文化的长足发展,建筑在实用性、牢固性、遮蔽性等传统价值取向外更多地被赋予了精神人文价值,其中尤以纪念性建筑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民族气质的精华,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角度探寻我国纪念性建筑的深层意蕴,可以丰富诠释建筑底蕴的学术之径,加深对纪念性建筑当代转型的理解。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言说对象,从娓娓"道"来的意境、点线串珠的"舞"术及"中和为美"的追求三方面初步探析隐藏在其设计语汇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藉此揭示纪念性建筑影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主要用象征生命的木材建造房屋,人们仅仅将建筑看作遮风挡雨的工具,而不会把人生之精神、永恒价值寄托于建筑上。同时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反映在建筑上,使建筑呈现出内向性、秩序性、生物性的特征。庭院住宅,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建筑形式。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许能够探寻到"学校文化"的根,从而为教育的创新找到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1,(9)
江泽民说:“有人说我们把宗教视为异端,这是错误的说法。”潇潇春雨撒落在九朝古都洛阳。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这里刚刚开过河南省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便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省长李长春的陪同下,(于1991年2月4日下午)来到城东白马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11年,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迄今有1900多年。总书记一行由执事和尚印山引导,参观了记载白马寺历史的隋碑、大雄宝殿、天王殿和接引殿,登上汉明帝小时读书、两位西  相似文献   

9.
正撒拉族清真寺建筑传承弘扬着撒拉族清真寺建筑文化精神,反映着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发挥着伊斯兰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作用。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史载,撒拉族是元代迁入青海循化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当地的  相似文献   

10.
赵慧宁 《美与时代》2004,(12):41-43
建筑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建筑所处的大文化背景的价值立场是建筑文化的内核,对建筑文化的批判性考察要着眼于其内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7)
白马寺,不但是以我国佛教传入后的第一座佛寺而著称于世,而且是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的翻译,第一次树立戒坛传法授戒,第一次度汉僧朱士行出家的道场。其寺尽管几历兴衰,迄今二千年香火扰盛,庙貌清净庄严,其渊源有自也!白马寺位于“九朝故都”洛阳城东12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将羌族建筑为代表的中式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等设计中,从而促进服装设计元素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带动我国民族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广泛推广并实现我国民族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普遍根植,带动现代服装设计元素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文化隐喻不仅依赖于施喻者、受喻者的认知思维,还需要建筑担当媒介来满足二者思维互动的条件。在文化隐喻解读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背后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行分析。这是研究建筑文化、群体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在建筑创造活动中赋予建筑文化内涵的有效方法。立足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隐喻的推理机制,试图建构出文化隐喻在建筑领域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向,为建筑欣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也试图为创造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田州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拥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和旅游资源,其建筑文化特色鲜明,建筑装饰承载着民族、宗教、地域、习俗、伦理等文化多层面的内容,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体现出人们对建筑及文化的精神需求。文章通过运用文化旅游的形式对田阳古城建筑装饰的表现形式和民族特点进行研究,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提出尊重传统、因地制宜的旅游开发理念,重视民族精神文化的表达,推动古城文化底蕴与旅游建设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傣族地区人民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南传佛教佛寺建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阶段。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佛寺建筑造型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而层出不穷,但从整体上看,佛寺建筑造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佛寺建筑是傣族人民吸取中原汉族和东南亚泰国、缅甸等建筑技术、艺术,结合自己的特点,在布局、结构、用材和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显示了傣族人民的建筑技术、艺术的独创精神,是我国中华民族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五一路东侧的崇善寺街,这里建筑巍峨、景色幽美,文物遗存宏富,特别是大悲殿中雍容华贵的明代塑像和琳琅满目的历代藏经都是我国佛教文化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化瑰宝。自明代设僧纲司以来,又是掌管山西省佛教事务的机关,至今仍是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故崇善寺有着“三晋名刹”、“晋源神景”、“会城第一丛林”等美誉。崇善寺始建于不晚于宋代,据传初名白马寺,宋元均称延寿寺。其最早的记载见于残存的《元一统志》:“延寿寺在本县(阳曲县)东二里,宋大中样符三年额。对绝壑,宛若山林间……久废,今有重建寺宇。”…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其建筑开辟了欧洲建筑之先河。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闪耀着光芒,其所散发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至今仍发人深思并备受瞻仰。  相似文献   

19.
黄晓燕 《美与时代》2014,(11):18-18
通过探讨博物馆建筑形态文化,来研究博物馆建筑形态文化的性质、特征及其价值,文中所提到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建筑形态的基本形体及其内涵,来表现出建筑形态的文化性质、特征和价值;通过建筑形态的要素来表达它的文化性质,体现出建筑形态文化与其要展示的主题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加强建筑对展示主题的气氛渲染,展现了建筑的社会服务价值与精神享受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贺敏 《法音》2012,(9):32+77
本刊讯根据2012年3月27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五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预备会议精神,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遣的6名青年禅僧于今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洛阳白马寺进行修行体验活动。6位日本禅僧在8月28日至31日为期4天的修行体验期间,与白马寺常住大众一起上殿、过堂、坐禅、念佛、出坡、放焰口,参加盂兰盆节法会,29日上午在登封少林寺受到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