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上,江西在走我国宗教中国化道路上作出过有益探索。江西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道教祖师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炼丹,龙虎山成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江西是禅宗文化的定型之地,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佛教中国化的典范"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  相似文献   

2.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是中国文化创生之源、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理念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信息科技迅速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日渐显现。江西主动引入"两带一路"的驱动,大数据助推了昌九一体化区域人才培养、商业运作、投资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投资等。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祭山仪式是岷江上游羌族传统信仰中极具代表性的古老文化遗存,存在南部区域由释比主祭、北部区域由长老主祭的南、北差异.羌区南、北部祭山仪式的主祭人身份差异现象,与羌族语言和其他诸多文化现象所呈现的南、北区域差异一致,反映了羌族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由南、北两大区域文化类型构成.羌族祭山仪式的释比主祭和长老主祭两种祭祀形式,对研究羌族传统信仰和羌族文化生态及藏羌彝走廊区域的传统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0,(4)
正居简(1164-1246),号北磵,潼川通泉(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人,是南宋中后期临济宗的著名诗僧和禅僧,其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之中居简似对上海地区[1]情有独钟,曾多次来到华亭、嘉定两县游览,为当地佛教寺院撰写记文,与地方文人多有酬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笔者统计其《北磵文  相似文献   

6.
豫西北和晋东南的二仙信仰都非常兴盛,但两地二仙庙中所供奉的神灵并不相同。豫西北信仰的"二仙奶奶"并非象晋东南那样是两位女神,而是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的转变过程偶然而离奇,促成这一转变的社会力量源于明初的山西移民。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改变的只是名称,信仰本身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两地二仙崇拜都是基于区域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间信仰,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尽管两地文化相互影响,但基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很难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琼 《心理科学》2005,28(3):632-633,631
西方研究者建立了四个文化模型来解决主观幸福感的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争议。遗憾的是,现有的模型各执一端。实证研究也偏重于幸福感的文化特殊性研究。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并发现了幸福感的中西差异。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整合有关理论,解决文化争议,采取主位研究策略,提高实证研究的效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江西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对江西红色旅游饰品开发的探讨。通过分析江西红色旅游饰品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去研究江西红色旅游饰品作为红色文化传承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的是在江西省开发出不同于其它旅游地的新兴产业,形成江西区域特色产业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之于经济,首先在于其工具价值;文化之于人类,根本在于其目的价值;文化之于社会,灵魂在于其核心价值。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奇迹"、"中国模式"日趋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世界现象,中国文化应该也必须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能否形成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中国能否成为强国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彭华 《孔子研究》2012,(4):108-117
汉晋、两宋、晚清民国,是蜀学发展的三次大高潮,其中两宋时期是巴蜀文化"空前"而"绝后"的高峰。眉山三苏是两宋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苏氏蜀学是两宋区域文化的璀璨成果。三苏之学思,辉煌展示了蜀学之形神与风骨。苏氏蜀学立意"打通古今",注重"融通百家",力求"会通三教",集历史文化之大成,有百科全书之气度。三苏及其蜀学,岸然而成不可超越之高峰,洵然而为后世学习之榜样。  相似文献   

11.
就哲学理论的探讨而言,张岱年之哲学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一本多级"之物本论;二为"真知三表"之经验论;三为"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四为"文化综合创新论"。它们呈现出张岱年哲学体系的主干,故亦可以成为其哲学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圣道是有大能的,但圣道需要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彰显出其大能。圣道若不成肉身,就难有功效。"道成肉身"的事件告诉我们,永活的上帝之"道"不在字里行间,却在基督的成身为人。不但如此,唯有人能行"上帝之道",上帝之道才能继续成为肉身。也就是说,上帝的"道"必须投入血肉之躯,在人间充实地活着,才会真正彰显神人同在的真理。上帝之道不仅是指被启示的上帝之道——耶稣基督、被写下的上帝之道——圣经,也是指教会所宣讲的上帝之道——教会的宣讲。这"道"不但是上帝的话,而且也是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中国化,就是要使上帝的"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成为肉身、在我们身临其中的社会中成为肉身。这不仅需要我们言语的宣讲,更需要我们生命的见证。在一个有需要的世界,教会不仅要宣讲上帝的旨意,更要实践上帝的旨意。这旨意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成就的、被圣经所见证和彰显的、也是教会所要宣讲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省南伞镇与缅甸果敢相连地区的丧葬仪式研究发现,该地区跨境民族在历史悠久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圈。跨境地区丧葬仪式有着其内在一致性和区域特殊性。其内在一致性是哲学层面的个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中蕴涵的生命观、孝道、礼乐三个文化要素呈现;其区域特殊性是社会学层面的群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特有的佛道、汉彝互融特征来呈现。两地边民通过对仪式的参与而形成文化共同体,继而实现身份认同。这种双重认同交叠诠释了文化动学之意义。宗教仪式在文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媒介作用,而其所承载的核心要素形成的文化动力是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以"仁"为核心建立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华传统美德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是一种对人的生命价值予以肯认与培护的情感,这种情感基于人本性中的道德意识,同时其外推也蕴含着超道德的义涵。基于这种推扩逻辑,本文将儒家之"仁德"归结为立体的四个层面:"个体之仁"、"类性之仁"、"成物之仁"和"本体之仁",这四者之间有机联系、逐层升进,仁爱的对象分别是自我、人际社会、自然界和宇宙本体,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仁德的推扩原则,这种推扩建基于仁爱之情的感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西鹰潭龙虎山,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嗣汉天师府,亦名"大真人府",四进前宫后府式古徽派风格建筑群,重檐丹楹,彤壁朱扉,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是历代张天师起居和祀神之所,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和历代天师曾经掌管天下道教事的办公衙门,故有"南张北孔"和"百神受职之所"的称誉,屡次获得"五好宫观"、"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催生出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大的历史变迁而名垂青史的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频繁渗透、交融,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因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而深陷同质化的困境。各区域不同的文化决定了地域人之间思维、行为及地域发展的差异,文化基因作为文化系统的遗传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大有裨益于当前的城市文化传承。城市规划领域内,依据文化基因的功能、属性将其分类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立足各类文化基因的特性选择相应的传承路径,通过文化生态保育、文化战略嫁接、文化基因植入等手段保护文化资源并使其转化为文化资本,引领城市文化的良性继承和发展。开封作为著名的"五大古都"之一,"八朝建都"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以开封为例进行研究,对其城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出谋划策,也对其他历史名城的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怡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1):147-149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在影响人格的因素中,普遍性因素与文化特殊性因素共存。文化的维度,有复杂性、紧密性、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等。许多文献提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均出现大五人格。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因为对普遍性的大多数研究并不包括文化特殊性的特质,也不研究那些与西方文化范例有绝对差异的样本。  相似文献   

19.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在个体面临有意义的事件即将结束,或即将失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悲喜交加"产生的前提是混合情绪体验的存在,其强度可用"高兴"和"悲伤"情绪体验值中的最小值表示。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个体体验到该情绪的强度与老化正相关,并能引起注意的积极效应。悲喜交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普遍性,同时也具有文化特殊性。未来研究应拓展悲喜交加情绪在文化特异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其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按照"诗性主体"的活动轨迹,"江南文化"区域除苏南、浙江及徽南外,还应包括江西、扬州、闽北.在概括江南文化的特征时,应该把握住审美的维度,没有审美就等于没有抓住江南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