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2.
李晏 《美与时代》2014,(3):36-36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基本的生态功能更是美化生态环境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景观整体的规划设计,有效的组织水系、植物小群落的生态型景观与人们的居住需求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居住区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意识到生态景观为城市带来的双赢影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愈发重视。在保留城市河道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重塑,并加入了生态湿地、生态护坡等修复改造工程措施,结合周边需求,设置亲水广场、儿童游乐区、绿色健康跑道、自行车赛道等互动场所,加强景观与人的互动,丰富了河道自然形态的同时提高了滨河魅力。滨水空间是市民的公共财富,应该开放河道绿化系统,结合人文区域,充分发挥出每个区域的特性,展现出其个性的滨水景观空间,挖掘滨水空间的资源优势,通过合理的景观植物规划,沿河道的生态修复,展现出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激活滨水周边的环境,使滨水区域更加容易融入城市中,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诸多要素中,植物要素与设计区域、基址的生态环境联系密切,其生态功能在当代环境下愈发重要,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植物建植规划设计必须要结合地域生态环境,文章通过探讨植物与张家口局部区域土壤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阐述了植物建植规划设计在该区域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改良的重要作用,提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得出张家口局部地区景观设计诸多元素中植物建植规划设计优先的结论。景观设计当中的植物建植规划设计应解决地域环境最迫切的关键问题,担当起保护地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生态化景观设计是将生态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从生态理念入手,进行景观的恢复与促进,景观的补偿与使用。结合当代生态手法:最小干预、保留与再利用、变废为宝、本土化利用、借助科技等,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居民通过生态环境的恢复,融入生态的生活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生态理念作为理论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不断修正。在未来时间里,关于生态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设矿山公园是实现矿山景观营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对改善矿区的生态情况、矿区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从国内外现状、项目概述、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方面探究了矿山公园的景观营造再利用实现的手段与方法,使其为其他的矿山景观改造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是城市中的生态廊道,发挥着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城市的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被人们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破坏。以东罗运动公园生态浮岛设计作为案例,通过研究该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理念及方法,分析东罗公园对于台湾省宜兰县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明确生态浮岛技术在河流景观中的修复作用,总结生态浮岛技术在我国城市河流景观中的应用策略。借以改善河流景观、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以达到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街道景观要素,突出城市特征,营造宜人、鲜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探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结合绿色街道理念,突出生态街道的设计手法,如缩小街道宽度、增加生物滞留池等,实现街道景观生态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针对强化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化的功能,如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健康保健功能等,然后结合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体现在对绿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绿化植物、运用不同的绿化形式、合理选择乡土植物、小区绿化植物的维护工作等,保证较高的绿化效果,确保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保证民众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更新对于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更新利用废弃的城市景观空间、借助科技、使用绿色生态材料等方法去解决。只有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构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绿道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抄袭和仿照现象,导致最终的景观实体风貌千篇一律,城市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道景观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城市绿道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概念,阐述了构成地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分析了地域文化对当地景观空间营造的影响因子,确立了在打造地域性特色景观时所采用的包括本土植物的植物配置、区域整体性规划、修建文化驿站和完善标识系统四种设计手法。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有利于发掘地方特色、延续传统文化,对现阶段的城市绿道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丽 《美与时代》2024,(1):65-67
分析公共绿地、家庭花园和屋顶绿化等可食性景观的空间载体特点及其在社区中的作用,阐述生态可持续性、人文关怀、多感官设计等设计理念在可食性景观中的应用,探讨植物选择与配置、水资源管理、植物生长和食用安全性管理、防护设施和养护管理等关键技术手段在可食性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为社区可食性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生态视角,旨在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于人行为的影响。即在生态视角的影响与指导下,积极开展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研究,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秉承与贯穿生态理念,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城市历史背景为依托,重在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与历史特征;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建设的节能减排;注重植物规划,实现绿色环保;加之以美学理念,建设多元的魅力景观;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本身,实现人与景物的相互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国老年人进行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康复景观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影响,阐明康复景观环境对老年人具有益智、康健、消除心理疾病等作用,是提供社交方式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必要性。最后从景观设施、道路铺装、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景观设计元素方面提出利用通用设计和园艺疗法等手段进行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景观步道是因地制宜,给予市民公共开放的大自然有氧区域,在城市建设中是一大重点工程。步道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途经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文章对福州"福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重点以福道中心区域修建的梅峰山地公园的福道景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功能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修建步道对城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宣传地域文化特色、改造荒废的山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数量正在不断剧增,同时由此而来的环保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对城市滨水区域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而要改善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并将生态恢复性作为整个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前提,加强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城市滨水景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结合衡阳风土人情特点,尝试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法,补偿场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营造具有衡阳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以此实践来为我国景观的生态补偿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态系统、环境污染问题,改变矿产资源开采、开发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综合相关学科,总结并提出了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青年在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需求表现在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及缓解情绪压力四个方面。我国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安全性、易识别性、适宜性与功能复合性问题,制约了共享城市的发展。文章研究纽约泪珠公园案例中空间建构、环境营造、景观设施和植物绿化内容,归纳空间、环境、设施及植物的设计策略,结合青年心理需求规律,营造情感、精神与文化融合的景观空间。依据青年群体心理需求,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视服务区域空间容量问题,可以营造出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生态共享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