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文化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现状,探索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设计意义。以南宋御街为实例,进行景观、建筑的探索与分析。要想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以及更新,须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街区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梳理,才能最大限度对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3.
南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元,地域文化极具特色和魅力。寺街作为南通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着南通文化的根脉和历史的兴衰。现通过对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分析,提出一些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策略建议,以期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历史街区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伴随城市发展步入了“存量提升”的新阶段,优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势在必行。当前以VR、 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实现了对街区三维场景的重建,但是关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提升街区空间活力的方式却鲜有人去关注。以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空间感知为基础,探讨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核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因消费和旅游的推动而得到重生。通过新乡市关帝庙历史文化街的研究,认为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向现当代历史街区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多元文化主体的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发生了演变,并且这些不同主体需要的功能之间,并不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的许多内陆城市而言,历史文化街区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主要名片。为了提高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在开发和保护中必然会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文章主要透过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从文化、经济、技术三个方面谈论文化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双修概念中城市修补部分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桂林正阳东西巷保护、开发模式,从中分析该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借鉴意义与劣势警示作用。最终结合城市修补概念为今后不同地区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历史街区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文化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把握住保护和发展这个平衡点。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为研究对象,梳理开封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从文化基因入手,分析其文化基因特点以及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困境,希冀能提出对策,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然而城市的大拆大建使街区的文化定位和历史资源逐步丧失。因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存,如何凸显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对历史文化区的改造来保护传统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设计发展中的关键。文章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改造修建后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终形成本地特点的历史遗存。苏南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文化元素逐渐汇聚成城市的文化脉络。苏州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南古城,其众多的历史街区也延续了整个城市特有的风貌。通过考察这些街区装饰符号的功能、形态、装饰手法等几个方面,了解苏南历史街区的装饰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在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属性。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主观评价的街景图像识别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街景图像语义进行像素化识别,然后得到包含绿视率和天空可视率的街道空间品质数据集,最后通过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街景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构成,是城市文脉具象生动的外在表现。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在对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历史文化街区触媒活化设计的原则和要点,通过相关触媒元素的选择和塑造,提出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持续创新旅游业发展策略,通过历史名人雕塑建设、博物馆展览、历史街区打卡等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使景区获得可观收益。历史街区打造是旅游业优化改进的重要营销模式,为保证历史街区的吸引力,加强文化创意设计是关键,但目前有关历史街区发展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何打造特色历史街区是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展开讨论,分析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影响机理,并以河南郑州为例,深入剖析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历史街区失去活力,因此提出在保留城市历史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采用文化策略和艺术策略的活力创造策略,最终提升历史街区活力,延续场所精神,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生态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以青果巷街区为例,通过ASEB栅格分析方法探究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亮点,提出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在城市更新问题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采用何种途径来实现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命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表现载体,扎根于当地的在地文化,是城市人文复兴及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触媒。文章引入城市触媒的有关理论,并应用于北京市什刹海传统历史街区中,旨在通过一种可持续性的更新模式促进街区内的人文复兴,从而使历史街区实现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研究现代背景下社区营造的源起与发展,分析在历史街区进行社区营造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愉悦感、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和凝练人文价值等现代意义,并以泉州城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街区概况指出其存在建筑景观混杂、街区功能混乱、街巷人员流失等问题,提出了五大构想:契合当地实际,寻求居民信任;挖掘社区产业,锻造特色品牌;保留街区文化,滋养人文情怀;构建活动平台,激发街区活力;立足生活观念,塑造群众精神。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进入某个特殊时期产生的文明内涵深厚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历史街区影响了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历史街区可以供人们进行活动、生产和生活,可以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承载于历史街区。而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的保护发展却被大众所忽视,导致人们对街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逐渐降低。因此,文章构建以居民满意度调查为主的人居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来对开封市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基于现存的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关的研究结论,与历史街区的特点进行结合,使定性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历史街区人居环境不同方面的需求和感受进行客观、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