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示的目的要求我们注重信息的传递及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即参观者的体验。宜兴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大气、简洁,充满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在不同展厅处理上有所不同外,总体上反映了历史、文化、传承这三大主题,整个设计对观众而言新鲜而活泼,同时也保持了充分的连续性,游客体验前后连贯、中心主题突出。通过对宜兴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展示设计中体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将为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的变化。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当今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概括为:艺术与科技知识、人文背景、传播媒介、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的结合体,而设计师则是统筹人员,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应运而生。针对现阶段传统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需求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当下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经过对多个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归纳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可以分别从观众和博物馆两个方向得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意义。此外,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仍具有局限性,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新媒体时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展陈的方式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展示方式,由于数字展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后博物馆"是博物馆理论家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提出的概念,其认为博物馆不再是用权威的声音讲述"真理"的展示空间,而是一个平等的,"以人为本"的,注重观众的选择、互动和乐趣的灵活多变的社会空间。文章认为上海自然博物馆趋向于形成多参与、多视角、多层次、娱乐化的多元展示方式,而这些展示特征体现了"后博物馆"的理念,通过对其"后博物馆"式的展示特点进行分析,展现出"后博物馆"的积极变化,在这个消费体验时代,让我们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并逐步运用到各类设计中。博物馆通过收藏实物资料的展示,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使各类人群都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为例,无障碍设计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其无障碍设计的剖析,总结相关的设计体系,希望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小丹 《美与时代》2024,(1):103-105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方式深化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通过系统地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方面的应用模式和优势,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参观体验,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藏品信息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析展示设计中的时代、民族、个人三种风格,系统介绍了展示设计中十二种设计流派的渊源和形成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展示设计理论中的一部分空白。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作为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在现代化文明的快速推动下,其陈列功能逐渐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审美与教育、体验与传播等都已囊括在了博物馆展示的职能当中。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集聚场所,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重要产物,更是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伴随着近年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成为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特有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文章也将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导视标识是人与空间信息之间的桥梁。随着公共展示空间的快速发展,导视标识也在迅速发展,成为展示空间里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分析导视标识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展示空间内导视标识在展示体验中的设计原则、必要性以及影响,目的在于为博物馆导视标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让参观者获得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给大众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在当代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体现出了平面化、立体化、空间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在空间展示上也拓展了视觉感官的体验,从而能够为中国当代博物馆中的新媒体艺术再添新篇。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自然博物馆陈展形式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陈展的整体艺术效果。陈展色彩中所具有的主题性、辅助性、整体性,更能让观者领悟到博大精深的自然美及智慧创造的意境美,在审美的愉悦中体验和感受到自然的馈赠与厚爱。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色彩运用为例,结合中国美学中所倡导的"情景交融"和"意造境生"的意境观,通过色彩与意境间的关系,来探讨自然博物馆空间色彩运用中的意境传达。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个学科之间具有强烈的关联性、互通性。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自然文明的宝库,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逻辑性为设计原则,将文学、艺术、技术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空间规划、空间塑造两个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趋势和方法,以优化博物馆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5.
展示超设计     
展示设计作为最前沿的设计形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趋向开放、前卫、强调个性化,融合了超设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如今博物馆展示环境中存在信息传达不足,时常会有观众对展示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样的现象出现。图像,作为辅助展品,具有生动、直观、易解读的特点,对于辅助展览传达信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今设计者对于展示环境中图像的处理,关注度不高,引发信息传达不足等问题经常出现。结合实际案例,浅析图像在博物馆展示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地位,引发设计者对于博物馆展示中图像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7.
视觉表现是展示设计中重要的表达语言,是与人视觉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光影是视觉表现的重要元素,因此它在形态表现和功能性上都对展示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光与影在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表现的分析,来探究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可以更好的将其运用于展示设计中,有助于展示设计的进一步出彩。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一同到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面对多元化的需求,也将突破传统的静态陈列式展陈方式进行数字化的升级。具有时代性的新型博物馆将以前沿的数字媒体化展示技术与手段为依托,以全新的思路整合历史文化信息资料,以更加生动的多元化展示方式打造更加具有历史还原性、生动性、参与性的沉浸式博物馆展示环境。对博物馆数字生动化展示的研究不仅将推动展示行业的发展,更将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播、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特殊——它以实物展品为基础,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博物馆展示环境中的平面设计也具有特殊性。它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里平面设计与多种传播媒体的相互影响,具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能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好的平面设计能更好地传播信息给观众,明确博物馆展示环境中的平面设计的特殊性,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它坐落在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东南侧,与国家美术馆遥遥相对,是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落里最受欢迎、游人最多一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它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钢材构成的现代化建筑。该博物馆丰富、形象的展板形式、多样的互动装置、令人震撼的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场景还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