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功能需求下,大规模的商业空间、城市广场、居住空间的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景观设计空前繁荣。西方现代艺术与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手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结合的新中式风格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鲜血液。新中式风格融合了西方现代设计开放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设计手法,汲取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深邃意境和场所精神,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的园林,而是一种现代园林,它重视因地制宜,关注城市与自然的谐和,是大众共享的而不是小众独享的,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其意义只在于提醒人们,在现在城市的建设中,不能只讲技术,从而使千城一律,而应因地制宜,拯救(自然与文化的)差异,使建筑更适宜人"去居住".  相似文献   

3.
一个正义的城市空间,首先应当是适宜居住的。现代城市空间日益同质化、精致化和审美化,但同时也存在着物质空间资源分配不正义及伦理精神缺失的两重困境。物质空间资源分配不正义体现在由住宅分层导致空间隔离,造成社会空间资源被不公正地分配;伦理精神缺失则具体表现为传统伦理观念、城市人文精神及空间场所精神的缺失。解决这两重困境,需要在空间资源分配中合理协调和平衡不同阶层居住群体的空间利益,同时关注城市伦理精神建设,促进居住空间与人的和谐共融,实现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平、正义、美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容易感到疲劳,在城市综合体中工作居住的人们经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城市中空气相对污浊,景观单调乏味。在此背景下,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绿化技术应运而生。工程师们结合建筑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利用绿色植物装点居住空间,能够极大地愉悦住户的心情,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有利于改善空气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常来讲,滨水地区是最早出现人类集中居住和形成城市的地区。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滨水地区既是人们的活动和居住空间,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维持局部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在各地区实际的滨水区开发中,往往以大量修建居住区为目的,居住和环境成为了最贴近民生的城市要素,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的环境特色和城市风貌、空间形态等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周长瑜 《美与时代》2021,(2):106-107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爆发性增长、居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构建一个适宜居住的未来城市成为现阶段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2008年,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智慧城市以其开创性的发展观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发展内涵迅速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居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湘南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代表在建筑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而且其在建筑思路上也完全符合现代居住环境的营造原则。事实上,湘南古民居建筑所遵循的回归自然的整体规划理念;天人合一的建筑建造方法;邻里和谐的公共空间组合;生态可持续的能源材料运用对于城市居住环境具有极为实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迄今对城市新移民的分层研究中,大都集中于户籍和职业流动层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日益重要的方面——居住。本文以解析"居住权"为切入点,将居住权利视作市民权/公民权的一部分,并以上海的政策文本为对象,剖析新移民"城市居住资格"的获得路径与机制及其表现出来的居住权分层现象。作者认为,"居住准入资格"是城市新移民的一个新的分层标准,这一标准背后是城市政策制定者基于城市利益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诉求,也是城市体制、机制互动和建构的动态过程。基于新移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城市政策采取了松紧的、有限开放的居住政策。这种居住政策的安排是城市社会的吸纳与排斥机制的作用,也是与城市利益、户籍制度相捆绑的结果。与此同时,城市居住资格也成为新移民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重要区隔。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层标准,居住权分层已经成为城市新移民群体阶层属性差异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及身心状态,居住环境的选择体现出居住者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城市面貌的精神文明的层次。居住环境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眭化居住环境因素涉及人文因素、居住环境中精神空间问题、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1司题等,人性化因素在居住环境中渗入程度,能体现出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房间中,邻里关系逐渐淡漠。人们在拥有了舒适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渴望深厚的邻里感情。文章分析四合院的特征,分析交互设计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应用,分析四合院空间形式对现代社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是人群聚居之处,水生态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吸纳存储水源,还可以发挥蓄滞洪涝的作用,同时对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作用于城市物质及能量之间的平衡及协调。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修复及维护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退化等。从宏观层面着眼,对城市湿地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规划思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水生态建设,也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济宁回族与清真寺沙彦振马洪彬山东省济宁市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有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高山族等30多个民族。汉族居多,回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全市共约有5万人。他们虽长期与当地其他民族杂居,但仍保持着本...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城市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从地域特色中汲取营养,探索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统的以追求艺术效果和以社区配套存在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居住的需求。智慧化是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生态智慧型社区的建设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方向,融合理论,践行到居住社区。文章通过对淮安市生态智慧社区的规划,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社区人民提供科技便利,同时宣扬当地文化,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拥有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感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人们生活、居住、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探索现代城市互动景观的设计方法及途径,旨在利用城市互动性景观设计引导人们活动方式,希望城市景观建设能够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更多地融入互动性设计理念,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城市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城市化不仅关联到城市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还与日常居住、社会生活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当代全球城市化运动将城市扩展推向了一种极致,同时带来了不少的生活、社会与文化问题。应当说,技术及其座架本性在使城市的扩张成为可能的同时,又以技术及其所规定的非历史性特质,使城市丧失了文化特质及其历史性沉淀。而且,技术及其座架本性在使城市失去记忆的同时,也使人们迷失在城市的失忆之中,进而导致了人的生活意义的匮乏与失却。在这里,技术决定论与技术主义是亟待克服的形而上学,以回归到对历史记忆与生活方式遗存的保护上。在对技术主义加以反思的基础上,建构起充满记忆的城市生活与审美经验,才能让人们经验城市及其存在的意义与旨趣,并诗意地居住在富有历史感与文化记忆的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经济中心,目前全球人口超过一半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创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现代城市存在许多环境问题,于是许多城市居民常常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对自己城市人身份的自信的表现,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无法适应乡村生活。反之,多数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年轻人,适应城市生活却没有什么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乡村与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差别很大,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才是对人们最大的诱惑。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休闲场所、各种表演、五花八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整个社会在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速。政府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也引来建筑业高速发展。各种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能忽视城市化进程中失去的一些历史建筑,如一些亭台、古塔、老街道等,这些老建筑也许在实际使用功能上落后于当代社会,但是它们见证了某段时期内当地的历史,是完整的历史文脉的载体。现如今社会已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护,发掘其历史内涵,使其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递增,小型住宅空间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居住选择。在现如今,高度工业化的中小型住宅居住空间因受限于面积及成本等因素,其单一化的空间居供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于人们对生活空间灵活多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