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地处伊斯兰的东部边缘,当地民居建筑表现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色彩。尤其是宁夏董府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被汉化的伊斯兰装饰纹样。漫步董府,异常丰富的伊斯兰植物纹样以砖雕、木雕等形式流动于每一个建筑构件之上,深奥优美的伊斯兰文字纹样装饰着古老的壁面,诉说着信徒们对宗教的虔诚,变化无穷的伊斯兰几何纹样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秘的宗教色彩。中伊两种文化完美结合使得董府成为了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建筑是指以弘扬伊斯兰教为主要目的,其风格和形式可随宗教职能的多样化而发展变化,但始终严格遵循穆斯林基本宗教理念的各种建筑物。进而言之,伊斯兰建筑不仅仅是水泥、金属、塑木材料的排列与组合,而是深嵌在时代文化框架之中,包含着有关穆斯林民族深刻历史与宗教哲学意境的一种宗教艺术。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宗教学校、苏非道堂和圣徒陵墓(内地称拱北、新疆又称麻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余年历史,国内有回、东乡、撒拉、保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少数民族信…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圣墓与巴巴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圣墓与巴巴寺●阿依先中国的伊斯兰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些建筑汲取了阿拉伯式建筑的样式,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式样,还有不少融合、混同中西建筑样式的作品。在这些建筑之中,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宗教文化内容。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有清真寺、教经堂、陵墓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宗教建筑作为神圣信仰展示的空间,其对信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社会组织力,引领和规约着信众的宗教情感;作为信仰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审美符号,其不仅凸现着自身特有的宗教精神品质和艺术风格,还吸纳和融汇了各民族文化的要素和建筑哲理,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物质文化形态;作为信仰存在最直接的物质见证和人类文化发展的物态标志,宗教建筑的样态传递了信仰传播的特征。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汉地伊斯兰建筑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阆中清真古寺和巴巴寺的实地考察,揭示了映现于其中的文化交融为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5.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明,其政治、宗教、经济、文化错综复杂,建筑作为物质实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印度早期的建筑受宗教影响,它的发展不同于中国的木结构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在印度北部生根发芽后,在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伊斯兰艺术在摧毁印度本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手法以及城市建造布局的新理念,与印度传统建筑兼容共生,在印度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通过对印度传统建筑概况的分析,结合伊斯兰艺术传入印度的过程前因后果,以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为例,解析伊斯兰艺术与印度传统建筑能够兼容共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统宗教一起构成了非洲的三大主要宗教,当代非洲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伊斯兰教在当代非洲的传播有了新的变化,且与世界伊斯兰社会的联系日趋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各种穆斯林思潮与运动、以及与伊斯兰有关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非洲伊斯兰社会引起回应。作为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复杂,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同时极端势力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普世性。伊斯兰本义是“和平”、“顺从”,穆斯林将伊斯兰的美学精神贯穿于穆斯林的人生始终、日常言行以及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从中体认“独一真宰”的至美、至仁、至慈,追求美好高尚的思想境界,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伊斯兰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不同文明的审美观念和思想,并积极借鉴不同文明的美学内容及其美学的艺术形式,从而铸就了伊斯兰美学思想和具有独特艺术气质的伊斯兰文明。一作为伊斯兰美学的源泉——真主“天启”的伊斯兰原典《…  相似文献   

9.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0.
在伊斯兰文化中,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其独特的宗教含义,这也必然决定了伊斯兰文化中和谐自然观所存在的宗教特质,要科学地认识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自然观,就必须要坚持“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肯定其和谐自然观中的和谐理念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认识其宗教特质,这也同样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4月,《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名家谈中国伊斯兰教与研究》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讨论伊斯兰教相关话题的学者访谈录。之所以冠以"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主题,一是基于伊斯兰教的国际性特点,无论是从信教人数还是影响来看,伊斯兰教被视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人员的频繁流动及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文化、文明的互动、交融及"跨界"更加常态化;三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文化都具有"在地化"烙印,中国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深度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认识、研究我国伊斯兰教,既要有开放的全球视野,更要置于中国化语境中。  相似文献   

12.
古朴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育实践——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教育概述马忠杰张广麟中国伊斯兰教育是中国穆斯林的宗教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信仰与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伊斯兰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使穆斯林思想、人格升华的重要措施。据文字记载,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起源于十六世...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以及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园林中,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实物精品与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4.
安萨里作为一位集大成的伊斯兰学者,不仅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在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哲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跨越近千年而绵延不绝,被冠以“伊斯兰教的复兴家”之称号.对安萨里赞美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反对与批评的声音亦鲜明刺耳,本文本着客观、严谨的学术精神,把对安萨里的赞美与批评进行比较评述,以期走近真实的安萨里.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圈;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性宗教的发展历史和传播过程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保持本宗教的核心信仰和教义不变,二是伴随着这些宗教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传播,以其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宗教仪礼和仪轨与所在区域的主流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宗教亚文化。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中国伊斯兰教既保持了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与基本生活方式,又发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变化,获得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双重品格。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是俄罗斯信仰人数最多的两大宗教。俄罗斯的伊斯兰组织与中亚的伊斯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伊斯兰世界宗教与政治问题是国际热点话题之一。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第一大宗教,对俄罗斯的人文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认为,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并存构成了俄罗斯的宗教文化根基。特别在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东正教与伊斯兰教在俄罗斯对话的文章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文章都提及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