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侗族鼓楼图案是贵州侗族地区中富有民族特色及艺术审美的鼓楼文化,这些鼓楼的内部都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图案,以描绘侗族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图腾标记和民族吉祥物为绘画题材。鼓楼图案色彩鲜丽,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图案创作运用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精神寄托。鼓楼图案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点都表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因此对鼓楼文化危机、保护措施、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能够为侗族鼓楼图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侗族建筑简析: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运用了上干年斗棋结构,榫卯结构。侗族“三宝”这是他们建筑的代表。他们擅长木石建筑,鼓楼、风雨桥、凉亭,是这个民族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全用杉木为材,结构复杂,造型壮丽,以榫栓穿合,不用铁钉,扣合无隙,结实牢固。形式多样,尤以从江县的增冲“鼓楼”最为秀丽。如黎平县的已堂“鼓楼”,均可与之比美,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正确的保护这些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不局限于实用功能,还通过自身的形象或抽象的形式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内容。皮尔斯的三元理论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文章尝试将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以研究南侗侗族鼓楼这一文化符号,阐释侗族鼓楼符号背后的文化凝聚力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侗族大歌被誉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民间音乐",是侗族文化浓缩的精华。侗族大歌的洋洋外观是生命意志的本真活动,生命意志的跃动正是侗族大歌产生的源泉。产生和发展,就是把自然声音融入歌声来表达人的情感,结合多耶舞使个体的人走出日常生活的樊篱和束缚,消融在歌舞的洪流里,让个体生命的高歌成为集体的狂欢,达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共生共在。侗族大歌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婉转的旋律正是这种"意味深长之奥秘"。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侗家人通过对生存的深刻体验,在对生存的痛苦的反抗中形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学",是"此岸慰藉的艺术"。侗家人正是这种在侗族大歌的家园中放逐自己的酒神情绪,沉醉于审美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以北方的窑洞和南方的干栏式木楼为主,即“南巢北穴”。而干栏式木楼则主要分布在桂北、湘西、黔东南的侗族一带。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别具特色的一个民族,这里聚集着多才多艺的侗族儿女,这里的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鼓楼、风雨桥、寨门、凉亭、戏台、吊脚楼等独颇具特色的建筑,人们日常所居住的干栏式民居则是数目最多的巢居建筑。侗族干栏式民居(以下简称“侗居”)是美丽的,有如以为古朴的姑娘,婉约动人、清新脱俗。  相似文献   

6.
湖南的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南部,位于怀化最南边。侗家织锦以通道县保存最为完好且一直在生产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色彩丰富,图案繁多。侗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它不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信息。其图腾崇拜、繁衍意识的纹饰特征明显,侗族先民的历史、祖先、战争、迁徙等民族记忆均编织在经纬方寸中。通过对侗锦图腾纹样和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内涵解读分析,探索侗锦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服装图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具体的、审美的展现。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通过汲取传统服饰的艺术符号,在古典中融合现代,展现了民族服饰图案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咚咚推"是侗族傩戏的专有名词,它是当地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呈现了天井寨侗族百姓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拙朴、世俗、亲和与民族艺术质感的面具是"咚咚推"表演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它是侗族面具艺术的典范,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在当下语境中,面具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境遇却令人担忧。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咚咚推"历史背景、造型特色以及目前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做了有关论述,分析其当前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咚咚推"面具展开积极有效的保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建筑是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的珍贵标本,彩画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性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载体。文章对甘南地区的传统寺院建筑彩画从建筑构件和图案特征两方面进行了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的服饰及其装饰图案、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服装史上可谓不可或缺。服饰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哈萨克族服饰图案艺术与其它各个民族精美的服饰图案艺术一样,都是把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是当代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可以将广西三江侗族题材融入水彩画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侗族题材的水彩画作品传递侗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和乡土情怀,以此深层次挖掘和提取侗族的文化精神。同时,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水彩艺术中,能够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图案在少数民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吉祥语义以及审美意象。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只有对其图案元素及色彩进行归纳整理,加大对其图案文化语义的深层解读,更加注重云南民族图案的形和色彩的应用,不断构建独具云南特色的设计体系,拓展创意产业,才能在现代设计中,有选择地吸纳传统图案元素,不断传承创新云南本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侗族作为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侗族村寨中的公共景观与空间环境具有完善和谐的艺术魅力,湖南通道的侗族村寨在其不断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完善的公共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6.
女书图案元素是体现瑶族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得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图形符号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这使得女书文化图像学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具有巨大、独特的方法学优势。通过从女书文化的共构性入手,以视觉审美,隐喻内涵的文化特征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女书文化图案元素的特质得以解析。  相似文献   

17.
装饰图案的情感因素通过形象、色彩、组织、表现技法等诸因素,用外在的形式,给人一种内在的美感享受。它是整体的精神把握,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审美情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修养、艺术技巧、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自治区。其中,侗族又是广西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文化自信愈亦明显的今天,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越来越值得重视。从侗族服饰的图案、色彩、配饰来讲,都充分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智慧,而它们亦是中国画创作中具有很高价值的素材。通过对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服饰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更多有意义和价值的少数民族中国画题材,这些也成为了中国画创作中图案形象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9.
宗祠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和精神观念的重要体现。对宗祠建筑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无法脱离审美演变,应符合时代要求。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对襄阳宗祠建筑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使襄阳宗祠建筑艺术符合时代审美要求,不仅能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纹饰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早表现之一。它们不光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形象展现,而且还继续引导、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实践,其既有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特征,又有民族的个性差异,是参与了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生成的。其中所含的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造型方式与内心关照等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力因子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