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汇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但当下许多庙会演变成了纯商品的展销会,传统庙会习俗中的民间美术日渐消逝,传承与保护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成为该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泰山地区的国家祭祀和民间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这其中全真道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泰山全真道积极展现自身的宗教优势,并努力满足地方士绅的精神需求,从而得到士绅们的大力支持,全真道也因此得到发展。泰山全真道与地方士绅的这种互动关系,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宗教与民间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传统手工艺产品承载着区域文化,呈现出地方文明的精神核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面向"海丝"地区,打造传统手工艺产品文化品牌,促进各区域文化交流,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结合品牌战略与定位理论,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基于文化的定位战略,面向"海丝"地区,在细分市场和资源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构建传统手工艺产品品牌定位,并以泉州传统民间"金苍绣"手工艺产品为实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与农耕社会紧密相关的"非遗"样式,一直都在不断发展变迁。它产生之初是一种驱邪纳吉的民间习俗活动,发展到今天,成为集歌舞表演和祭祀习俗为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文化变迁的结果。花灯会和花灯班作为表演秀山花灯的最主要群体,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也在不断发生变迁。从血缘到地缘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秀山花灯是秀山人民对秀山文化的地方认同和文化归属。  相似文献   

5.
支媛  汪萍 《美与时代》2013,(7):49-51
水族人的祭石习俗由来已久并代代相传,它是水族先民原始思维外在形态的显现,作为水族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与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水族人对石头的崇拜由来已久,如今可见之水族祭石习俗便是这种石崇拜心理最集中的表现。水族人十分崇拜石头,他们把石头看作是族群的保护神。水族的祭石习俗形式多样,有重大的祭"霞石"仪式,还有"拜谬"、"立邑"、"拜善"等等。"拜谬"即水语的"拜岩菩萨","立邑"即"拜山神","拜善"  相似文献   

6.
《灯红歌》是福建泉州民间小调的典型代表之一。泉州地区在地处闽南的地理环境和"闽台音乐文化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传统民歌是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有着较强地域色彩的民歌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正一点点面临着流失的危险。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学习,及时保护和挽救地方民歌,使之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剑川石窟周边的白族社会,一直保持着对石窟的崇拜与信仰。当地白族民间许多民俗活动,其实是来自对石窟的崇拜,并植根于白族佛教信仰传统之中。白族社会中许多看似“民间”的习俗,大多渊源于佛教密宗信仰。宗教信仰演变为民间习俗,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玩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表现的是民众的习俗和戏曲、传说、信仰、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和结构的随意、主观,使之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并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传统玩具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当吸取其传统审美特点,把它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并且把它传承下去。但民间玩具的再创造不能以丧失文化内涵为代价,民间玩具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引起购买者共鸣的卖点,丧失了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卖点。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与民间习俗、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婚丧礼俗、寿日贺喜、岁时习俗、祈福供品等上面,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传统玩具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促进了物质生活的再创造,美化和充实了生活,同时也给人以慰藉和温馨;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拜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统一中国的元世祖在宗教上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采纳了道教玄教派代表人物提出的在元大都建构东岳庙的建议。东岳庙是道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文化空间,其起源于源远流长的泰山神的敬畏与崇拜,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传统。从中国王朝续替的传统看,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进入了我国的礼制传统,成为一个超越了地理空间本身属性的礼法概念,建构东岳庙成为一个象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文化传统传承的文化符号。元代在北京建构了东岳庙,包容、认同、继承历代的祭祀泰山神的传统,完成了元代对于继往王朝的政治续替。此后,元代历代皇帝和鲁国大公主继续对于北京东岳庙文化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建构的过程的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10.
付琴 《中国宗教》2023,(9):72-73
<正>“江汉平原皮影戏”于2006年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流传于江汉平原地区,曾对地方族群的历史、习俗和社会意识发生过深刻影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美学范式,承载着深厚的民间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江汉平原皮影戏之间的相互影响复杂且深刻,本文旨在通过对照历史文献、口述史料、历史实物等多重文化遗存,探讨江汉平原皮影戏与民间信仰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典章制度与民间习俗、精英与民众联结在一起。流传于福建莆田地区的三一教,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民间宗教。2011年底,浙江大学哲学系何善蒙教授出版了专著《三一教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细读之后,笔者真切感到这是一本研究民间宗教的力作。本书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系统严谨、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2.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3.
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绣荷包”这一传统女性题材为曲名的民歌种类众多、词曲多样、风格各异。山东苍山的这首《绣荷包》能成为同名民间歌曲中的优秀曲目,与其地域传统文化根基、地方方言与习惯用语特色、地方民间姊妹艺术风格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国定节假日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国定节假日改革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思路,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法节假日体系之中,实现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与官方节假日体系的对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同时,还应从法律层面确立劳动者"带薪休假"的合法权益。节日习俗所代表的民间生活传统,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建构有效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道家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东西文化进行比较时,都很少涉及宗教。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不要把文化传统局限于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范围。应该从各个方面如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物质文化、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等等来剖析和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谈传统文化迥避宗教,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但实际上宗教神学又没有离开中国民众的生话。周谷城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地狱与其执掌者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黄泉""幽都"与"土伯九约",到"泰山"与"泰山府君";从"地狱"与"地藏菩萨",到"地府"与"北酆大帝";再到"泰山""地狱""地府"与"泰山府君""地藏菩萨""北酆大帝"多元共构、共聚、共融、共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悠久的中国传统信仰、外来的佛教的深远影响、本土的道教兼容建构和下层社会民间宗教融会贯通的中国人地狱观的演变进路。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时我们可以书写一些感恩赞美神时春联,既符合传统习俗,又能彭显信仰。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习惯,包括节日习俗。它们既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但其间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并存。因此,对于这些习俗,基督徒必须持守圣经真理,正确面对。对于符合基督教信仰、积极健康、增强民族向心力的活动,我们可以参与,反之则不然。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相似文献   

19.
灵璧钟馗画是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民间传统绘画样式。在灵璧,绘制和张贴钟馗画已经成为一项历时久远的文化习俗。经过长期的发展,灵璧钟馗画在主题、形式和文化内涵愈加丰富的同时,其多重的价值也愈加明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人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