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城市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从地域特色中汲取营养,探索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们生活的城市被钢筋水泥四处环绕,城市绿地是城市中最宝贵的生态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公园的职能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丰富和多样起来,其中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目前城市发展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主要探讨城市公园与地域文化两者的关系及对地域文化的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亚静 《美与时代》2023,(4):100-102
城市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地域文化和人文涵养的体现途径,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街道逐渐丧失地域特色和文化温度,亟待改善。以金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华市地域文脉,从街道景观现状追根溯源,探讨如何提取金华市地域文化要素融入街道景观,寻找当今时代金华市街道景观的更新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维持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至关重要。扬州市作为风景园林旅游城市,户外公共座椅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将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并应用到公共座椅设计之中,以公共空间延续文化传承,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文章阐述了户外公共座椅定义,分析了扬州市户外公共座椅发展现状及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扬州市地域文化的公共座椅设计方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发展和建设中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生态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深,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城市建筑成为当今城市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道路。通过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内涵、关系的分析,以及两者发展措施的探讨,使人们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处于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城市之间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情形下个性化变得极为重要。这些年,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一味地求新求快,却忘记了凸显地域文化,甚至呈现"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保留地域文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个性化特征,使城市极具独特魅力。故此,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对城市形象的设计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城市个性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随着城市化而来的还有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城市中,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对于城市雨水收集的作用不可替代。当今城市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如何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储存、利用成为了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地域降水变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雨水收集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建筑在雨水收集中的实际作用及意义,结合国内外建筑雨水收集的实体案例及其建设方法,探寻建筑雨水收集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随着城市化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继承与发扬城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越发重要,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对古城西安特色商业街区北院门历史文化商业街的调研及分析,探究如何应用装饰纹样等文化符号在当下文化趋同化的背景下发展、展现地域民族特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为未来城市商业街的风貌展示及地域文化展现做出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旧建筑空间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旧城改造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在城市改造中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改造方式更好地将城市特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地域性景观文化符号的剖析,阐述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形象关键词在城市景观、城市建设与改造中的运用,并对其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地域差异逐渐缩小,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特征的趋同和地域环境特色的流失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城市地域环境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文化的更新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在这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性历史文化,在当地人群中能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历史延续感、场所归属感,而延续这种集体记忆的地域性环境艺术能够塑造城市的文化符号,使人们增加对城市情感的认同。文章以滨水区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设计为观察视角和切入点,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自身地域性内涵、文化意义以及空间设计手法,并将富顺沱江中段作为具体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2.
李博 《美与时代》2015,(1):63-65
每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者的重要灵感源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从地域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建筑、地域材质四个角度,巧妙地运用地域文化元素,使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成都市的公共设施设计就是其中的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导致各个城市在建设方面愈发趋于同质化,并且造成了城市自身特色不显著。因此,引发了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潮流。城市建设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中如何维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如何在与其他的城市发展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特色?文章简单地阐述了地域文化和城市视觉形象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具体表现,同时为塑造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下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在当今的城市发展后城市与农村的生活节奏开始发生分离。城市化开展后农村的农民住进了高楼,享受着城市中忙绿的生活,农民不再需要耕种田地,但由于城市化的肆意扩张导致农民的生活节奏打乱,农村也遭到了破坏,农村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也慢慢消失。我们不能再让城市与农村越来越恶化。城市化发展后大力从城市周边扩张,把城市破坏后,再转向农村,城市景观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城市中的地域文化渐渐遗失。然而城市景观建设慢慢复兴,但与农村景观开始脱离,城市景观的面貌呈现雷同化趋势,渐渐丧失了地域文化、民俗特色景观,导致缺失城市景观的可识别性等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农耕文化景观在城市中有机植入,从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农耕文化引入城市景观中的优势包括审美优势,意识优势,鉴赏优势,城市景观的价值包括观光价值,体验价值,生态价值都被发挥出来。我们在重庆这座具有特色山地城市中在城市发展缓慢的巴南区巴滨路沿线实施了用农耕文化有机植入城市景观中让它们融合互相作用,来拯救城市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推进,为加快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将当地文化、本土特色有机融入其中,增强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突出城市化发展的地域性、艺术性。为此,将以长白文化为例,对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丧失了地方的个性与特征。人们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以地域文化研究为突破口对建筑进行思考与设计。广西武鸣博物馆的设计、建设就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形地貌、建筑材料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等方面,深度挖掘了骆越文化,传承发扬了壮族文化,将该博物馆打造成了武鸣乃至广西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在城市导视系统中的设计对于推动城市文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可以给人们心理带来好的视觉审美体验,对于文化的传承也至关重要。在城市导视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这一部分进行了探究,并以哈尔滨为例,分析其导视设计的特点,为城市导视系统中地域文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