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本位于郊区的工业厂房被动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其存在给城市环境和交通带来大量的问题,加之工业逐渐向集约型转变,生产技术变革,对于工业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旧工业厂房多数面临着异地迁建或拆除。然而这种做法会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割断了我国工业时代进程的历史印记。因此如何将旧工业建筑从社会发展的车轮下拯救出来,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发展背景入手,分析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提炼由旧工业建筑转型为创意产业园区的特点,最后从空间重组、材料应用、色彩等角度出发,对旧工业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手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旧工业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作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在营造空间氛围、塑造情感空间,满足居住者的功能性需求,平衡建筑、家居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室内设计中纺织品的选择取决于室内空间的整体艺术风格和空间功能的界定,因此在设计中要围绕设计主题,充分考虑不同的室内功能区对纺织品的需求差异,科学合理的对不同类型纺织品进行组织搭配,实现纺织品与室内空间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型城市都出现了新旧街区并存的现象,对城市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老旧街区保存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诸多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在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玄武区西家大塘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西家大塘区块的建筑与景观特色、历史与人文价值、街区改造方式等,探索在城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国内工业建筑现状以及背景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价值以及模式,并以重庆过去的印刷五厂改造为N18Loft小院为例,分析改造与再利用方式的优势与特征,并从室内空间更新的角度入手,结合实例对改造过程中个性、多元等空间特质作简要分析,提出旧工业建筑的新陈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也随之而提升,老旧的建筑及一些历史性的建筑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已经不再抱着不屑的态度去看待旧有建筑了,而是慢慢认识到旧建筑承载的历史和精神气质。建筑的沧桑美受到关注,旧址空间的修护和改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的艺术家们积极地进行旧建筑的改造工作,在历史、功能、造型等要求之下,研究和实践了旧建筑空间的改造模式。而本文就是从旧址改造着手,研究其改造空间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被闲置的旧建筑空间。它们类型各异,有旧厂房、旧诊所、旧住宅等。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这些建筑都面临同样一个结果,即被闲置。政府更多的是保留一些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而其余的都会拆除。研究者通过在台湾的经历发现他们对待旧建筑的态度与我们有些许不同。在各种阶层、各种风格的旧建筑都会被改造再利用,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才值得被保留,而是每个时期的每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Kelly, Avraamides和Loomis (2007)发现被试在新环境中空间更新失败, 而肖承丽和刘传军(2014)发现被试在新环境中可使用想象平移等策略来实现空间更新。为了探索该两项研究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与Kelly等相同的实验范式进行研究。实验1被试在原学习环境中完成实验任务。实验2被试记忆完物体空间位置后, 转移至新环境, 在只依靠离线表征、离线表征与在线表征相协调和离线表征与在线表征相矛盾三种条件下完成相同的实验任务。结果发现, 被试在原环境中通过躯体运动和记忆两种方式促进空间更新, 具有同等有效性, 而在新环境中躯体运动显著差于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 躯体运动和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在两种环境中均高度相关。研究表明, 躯体运动促进空间更新具有环境依赖效应, 与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相比, 躯体运动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系列环境问题暴露了出来,绿色设计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空间不仅应该体现其自身商业属性,更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绿色设计的理念来打造空间。从材料、建筑、室内、景观四个层面分析研究绿色设计于商业空间中的合理利用方式,希望找出一条较为适用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建筑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模块化建筑的理念就是希望建筑能够摆脱材料和结构的限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而调整建筑的空间与结构,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诉求,也能节约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文章以模块化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导向,探讨了如何对住宅建筑空间进行标准化设计,结合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程度,提出建立600mm模数系统,以"面积模数组合法"作为住宅户型模块化设计的原型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昆山巴城一个会所的室内设计,探讨如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室外园林景观引入室内,使景观、建筑和室内空间良好的结合,营造由外到内的具有建筑美感的宜人空间。  相似文献   

12.
"灰空间"作为一个近些年才被提出的建筑空间概念词,主要是指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但其营造方式早在中国古代就用于传统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设计中。文章分别介绍了灰空间的概念及中国古代建筑中木作营造的灰空间。  相似文献   

13.
绿色设计创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赋予了绿色设计形成的生命力是建筑空间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涵义,绿色设计技术和材料创新运用是绿色建筑空间的构建要素。对于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实践再创造过程。关注环境与资源这一永恒的主题促使我们不断续写绿色设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美与时代》2014,(6):31-31
LOFT如今是一个时尚的住宅概念。选择LOFT旧工厂改造的工作室,在仅有的土地创造更大的利用空间,在拥挤繁杂的城市中尽享空间的奢华,把简约、现代、时尚融入生活。首先对LOFT工作室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LOFT改造的实际案例,对废旧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调研资料,从而为后文针对废旧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改造的方向为废旧建筑单体改造。然后提出方案设想,通过功能分析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废旧建筑物改造LOFT工作室方案设计。再根据基地的具体环境情况展开设计并对设计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希望本次对废旧建筑的研究与改造设计能够促进废旧建筑的改造工作优质完成,让废旧建筑重新焕发蓬勃的活力及深邃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进程存量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具有社区居民老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双重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快旧城旧区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不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下保障社区养老功能。嵌入作为一种更新手段,可以实现社区更新和缓解养老难题。基于嵌入理念,从嵌入要素、功能、布局和氛围四方面提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期为双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建筑空间获得重生,促进居民生活活化,同时推动城市更新,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格子杀手"蒙德里安格子绘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并进一步应用于旧建筑立面再生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使旧建筑能够与时俱进,而且让其赋予了新的生命。以南京林业大学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为例,以"格子游戏"为设计理念,详细诠释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方案。对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运用蒙德里安格子画的构图语言,从现代风格角度,提出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活动的设计师提供一些方法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而言,主要存在从更新逐渐到开发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这时候城市建筑的更新问题逐渐成为了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的热点问题。大量的城市旧工业建筑正在面临着废弃与闲置,更新或者是拆除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在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新形式之下,怎样对大量的近代化废弃旧工业建筑进行保护、改造与再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一个城市整个风貌建设与改进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诸多工厂产业升级,逐渐向城市外围转移,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闲置工业建筑。这些场所不仅失去其原有的经济生产价值,同时也成为一块日渐破败的废弃用地,残存的工业遗迹与城市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当下,城市对闲置工业建筑的更新已相当急迫,利用改造再利用的手段使其新生相比拆旧造新,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环保性、历史性,是促使城市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切入点,首先论述闲置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相关案例;其次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对象,研究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极限”一词用于对空间和形体的探索,是对不可能结果的无限探索,它试图在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建筑之间寻求一种具有某种趋势的平衡。在不断过渡和划分的阶段,最终的设计形态和对于建筑的感知会充满整个空间,从而使设计没有“绝对性”的是非概念。这种思维方式试图创造最极致的存在。作为具有探索精神的代表建筑设计师之一,石上纯也的建筑创作充满对于未来建筑可能性的探索,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反常态、颠覆传统的夸张意味。以石上纯也的作品为切入点,探析极限思维的概念,归纳概括极限思维概念建筑理论下的操作方法以及空间特征,希望引起更多设计工作者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为建筑设计师在当代环境中寻找新的视角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在倡导绿色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废弃集装箱改造设计在绿色可持续建筑中另辟蹊径脱颖而出。我们应从绿色建筑的理论高度,审视集装箱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并研究集装箱建筑的模块化设计,优化创意空间改造技术,为绿色集装箱的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绿色理念为研究理论,贯穿到集装箱空间改造的整个设计中,对集装箱的改造设计做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