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概念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当代院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借助校园景观排水、蓄水等系统,对景观设计环境中绿化带、水塘等区域进行改造,且突出生态化设计思想,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性,避免校园环境恶化问题的凸显。从海绵校园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海绵校园设计的具体方法,旨在推进当前校园景观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更好地解决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如何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道路绿化过程中雨水、洪水的综合治理能力,为此,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论,探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项目以海绵示范点为目标,在设计上深入贯彻海绵理念,以乡土植物造景为主,系统性地打造了一条雨洪管理流线,旨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郊野型湿地景观。同时透水生态铺装打造的慢行步道与科普设施,让人在康体的同时了解海绵理念,使整个场地不仅仅是一块绿肺,更是一块寓教于乐的科普新文化场地。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小区和城市道路或者绿地等为依托,并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在保护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体现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及评价指标来对雨水进行利用,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城市防洪系统和水景。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日已经不能只重视文化产业与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来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我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理应重视可持续环节。文章针对豫中地区缺水村落的生态发展现状,以"海绵村落"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为构架,结合豫中地区石洞沟村的真实地貌风土发展现状,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此次设计之中,为后续村落的设计提供有力的科学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维持原有自然景观的风貌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发展类型,它的建设与海绵城市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和生态公园的解析,探索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期望新时期的城市环境建设能够秉着良好的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舒适、安全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每年都要经历洪涝灾害,建设海绵城市被国家提了出来。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内容;其次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家生态市,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是集居民日常休闲、儿童活动、散步、跑步为一体的综合型活动空间;再次对华润新村社区公园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改造进行分析,主要从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这四个方面进行改造处理;最后总结一下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措施。期望今后的公园设计都能把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在其中,根据当地实际条件打造海绵化公园。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日益加速。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积极号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之后,纵观我国城市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劣,城市水灾频繁发生的现实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便产生了,它逐渐演化为解决城市水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代表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水资源的不恰当利用,导致水资源流失严重,再加上自然环境逐渐恶劣,人们开始加强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平衡,海绵城市理念便由此而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而水资源使用较多的校园也开始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中的建设,但是,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以地方感为切入点,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设计作为设计批评主体,以江苏省徐州市学苑路道路的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为例讨论人与地方。从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客体、学苑路街道的设计批评、设计批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城市道路设计进行设计批评研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设计的改进需要所有主体共同发力。从现实层面,探索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更新的方式与途径;从设计层面,寻找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与社会多元治理的更新方向;从精神层面,呼吁将人本精神融入城市道路设计的策略、理论和设计行动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看海"现象愈演愈烈,"一雨就涝"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痛点,我国城市建设中传统的雨洪管理方式以及以管道、沟渠为主的灰色雨水基础设计已经难以应付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雨水困境。本文从分析城市雨水排水规划的局限性入手,提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应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让雨水包袱为城市解渴。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利用全新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积极改善水环境,修复城市生态。基于LID(低影响开发)理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内容进行论述,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在LID和海绵城市这方面,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海绵城市生态理念为指导,在泾阳县泾干湖公园设计中通过对泾干湖水体环境的生态化处理,不仅能提升公园景观效果,还能在满足市民活动基础上达到雨洪管理、生态净化、动植物生境营建的功能和生态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不断深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以"形态自然"为主流的设计理念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却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生态、文化等多元需求。因此,"功能自然"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取代"形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功能自然"并非是对"形态自然"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形态自然"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城市系统中各种要素的系统性、关联性与动态性。参数化设计作为现代创新的设计理念能更好地实现从"形态自然"到"功能自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长物志》是我国古典造园史上的一本巨著。通过从《长物志》中的《水石卷》里所提到的"石令人古,水使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需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对我国古代的理水艺术进行理论和手法上的论述,掌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再结合当代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提出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城市品牌的塑造,其景观优劣也反映着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景观带是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带的设计将在道路景观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和问题。以垃圾填埋场为代表的废弃地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环境在城镇化新时期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以垃圾填埋场为代表的废弃地这一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献言献策。项目组从自身学科基础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运用"通过设计做研究"的设计方法体系,以长春市三道垃圾填埋场为实际操作项目进行研究、设计和论证,将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改善自然环境,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再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目前发展迅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小区也受到影响,存在环境破坏与景观缺失的问题,很多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文章以某小区的园林景观改造为实例,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小区园林景观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