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滨水景观在公共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滨水景观设计中,要以地域文化的应用作为出发点,形成特有的本土滨水景观设计,同时地域文化还要充分和景观小品进行有效协调,保障最终所设计的滨水景观体现一定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滨水景观设计是对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部分滨水区域进行设计改造,严格遵循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范,将满族文化元素传统服饰、工艺品、满族文字、宗教文化和民族图腾等融入其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性和地域性原则,努力为河道周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和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数量正在不断剧增,同时由此而来的环保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对城市滨水区域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而要改善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并将生态恢复性作为整个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前提,加强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城市滨水景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滨水景观设计的概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发展的区域、定位、目标及形式等。接着研究了现代城市滨水区功能意义及定位混乱等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滨水带与城市的关系及滨水带与水域的关系两方面着手,运用城市性格分析、水域状况研究等方法对滨水区域进行分析改造。从而总结具体的设计方法,从功能性、公共性、艺术性三者来进行细节串联和重点设计,注重基础功能体现,增加公共设计,强调艺术表达。同时对优秀的、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综合。  相似文献   

5.
乡村滨水景观的设计是乡村资源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滨水景观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可以有效的提高乡村环境的质量,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所以滨水景观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只有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才能增强滨水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充分发挥滨水景观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滨水自然生态景观设计以生态美学为理论基础,以环境景观设计为原则,丰富了滨水区域景观的建构思路,使城市有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合的增长点、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增长点、城市绿化改造增长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承德市应改变以往对市区滨水区域的单纯利用,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滨水自然生态景观的开发与改造中,从而使滨水自然生态景观建设更能适应承德市旅游、工业、经贸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从滨水自然景观定义的阐述出发,分析承德市滨水自然生态景观的现状,而后认真探讨承德市滨水自然生态景观艺术表达的具体应用,以期能促进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体现,是在原有城市文化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体现着城市主人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追求。城市景观包括园林绿地景观、道路景观、广场景观、居住景观、滨水景观、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城市综合环境景观等,与城市的地理地貌、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俗民风紧密相联。文章结合案例,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景观设计在形式上追求简化,设计过程中遵循"最少干预"的设计原则,以最少的元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几何形无疑为景观设计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几何元素的构成和组织原则,可以在不同空间中运用:滨水驳岸、小品与硬质铺装、高差起伏的草坪及景墙的处理。南京下关滨江就是几何形式语言与空间功能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滨水区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越来越多的滨水城市开始积极治理和规划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希望通过滨水区景观设计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打造地方人文景观特色。文章简要介绍了影响当下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和设计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探讨一些滨河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积累一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结合临沂市沂河具体工程实例,全面解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运用,让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伴随着城市的成长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和自然环境等都可以转化为滨水景观中的设计元素,用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创新来保持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韩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为例,首先概述了项目选择背景因素、规划的内容等,对其为首尔市民提供一个令人向往、满足城市活力、提升建成环境作为活力辐射点的空间绩效,基于PSPL调研法就河道堤岸空间活力度通过公共空间品质的营造与市民日常生活事件的营建,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滨水空间营造的价值为我国目前对滨水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的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城市滨水景观等景观课题再次成为了城市规划的前沿,在高校景观专业的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意表现能力的培养。景观桥梁创意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桥梁设计在城市滨水环境中,是联系两部分空间的重要纽带,同时,参数化设计在景观设计教学中也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地得到运用和发展,尤其是在方案设计初步阶段,有利于学生进行方案深化与创意构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贯穿城市的河流为城市带来了宝贵的滨水绿地,为创造城市绿色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更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对于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而言,点、线、面是造型的关键要素。点状空间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线性空间则在形态构成里面体现出轴线特征。点和线的完美结合,可以给绿色开放空间点缀色彩,搭建出具有展示性的城市绿色景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城市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引入AVC理论探究城市滨水公园AVC内涵,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筛选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三方面构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洋 《美与时代》2014,(3):19-19
滨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滨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逐水草而居",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与城市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滨水而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色,滨水景观常常是借助于植物来表现的。滨水景观由植物组成,植物又作为滨水生态景观的决定因素,成功的滨水景观营造,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东风渠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因其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滨水景观特点,在拥有中原地区滨水景观的共性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现场调研并结合GIS地图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并对东风渠的滨水景观进行景观评价,针对河道两旁植被群落构成、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景观品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文化系统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水而居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人类自建立村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大多和经济规模、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关系。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滨水空间的开发与重建再一次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规划设计一个能够给市民带来优雅休闲的公共空间,一个能够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滨水空间,成为了人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为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城市中的滨水空间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引领经济发展、丰富了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及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