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巍作品     
作品评价:一、设计类1.香江社会救助基金标志会为了弘扬基金会形象,代表其形象的LOGO以手拉手的人物形态环绕形成,中心为基金会的缩写字母,旨在彰显基  相似文献   

2.
动物图形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及形象的可识别性,并和人类有着特殊的情感关联,是品牌标志设计的重要素材来源。运用图形创意手法及相关的视知觉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的标志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身关于动物图形标志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图形文字化设计、正负图形设计、典型形象符号化设计和插画法设计等设计方法。动物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是标志设计风格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新趋势,探析品牌标志中动物图形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一同到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面对多元化的需求,也将突破传统的静态陈列式展陈方式进行数字化的升级。具有时代性的新型博物馆将以前沿的数字媒体化展示技术与手段为依托,以全新的思路整合历史文化信息资料,以更加生动的多元化展示方式打造更加具有历史还原性、生动性、参与性的沉浸式博物馆展示环境。对博物馆数字生动化展示的研究不仅将推动展示行业的发展,更将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播、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博物馆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最应该体现出来的关键因素和全新设计方式,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现在博物馆在展示设计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色彩作为标志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因此探讨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及趋势就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可以探索新媒体中标志设计的色彩运用及发展趋势。在具象标志中、在拟物化设计以及在扁平化设计中,色彩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而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趋势是根据标志设计的时代发展而改变,不能仅仅局限在当前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要根据标志中色彩设计的趋势,做出更适合这个时代审美需求的标志设计。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当下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现存的问题,从皮尔斯符号的三个层面和符号的传达过程出发,探索现有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策略。结合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相关开发特性,包括文化性、宣传性和教育性,对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外延信息和内涵信息分析,文化信息源、编码方式、以及产品造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以符号学为出发点,符号的传达为分析流程,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融入在产品中,宣传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丰富消费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刘慧 《美与时代》2024,(1):109-111
通过分析中国海盐博物馆IP视觉形象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取当地核心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演绎或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融入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为博物馆IP文化主题,打造中国海盐博物馆IP形象,促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IP结合,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内涵。将创建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体系,作为中国海盐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创意产业新形势下,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复合体,而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态。从创意产业的背景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问卷调研法等方式分析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各相关人群的认知差异,能有效梳理艺术衍生品的设计策略,让文化艺术品走进大众的内心体验情境中,将有助于调整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思路,使其符合新的经济形态以及周边人群的认知度,从而实现文化教育与体验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内的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设计掀起一阵热潮,不断有优秀的文创设计案例涌现。风狮爷是闽台地区的特色民俗景观,作为传播闽台文化的有效工具,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及时代性,但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却较为单一古板,设计缺少时代感。针对风狮爷的文创产品设计,应先了解其历史及由来,再通过类比的研究方法学习博物馆文创和地域文创是怎么做的,最后再回到风狮爷的设计上,分析其艺术造型及功能定位,为之后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标志设计是企业的图腾,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新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进步,传统的标志设计的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动态标志,以其时间性、情节性和融合性特点,承载了更多的信息,并且震撼着人们的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为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聚焦公众教育视角下美国博物馆数字化设计二十年历程,从公众教育职能、数字化类型、技术应用和博物馆与观众关系的变化方面,梳理和分析美国博物馆联盟数字技术获奖作品和博物馆与网络网站的20年最佳文选。并以三种类型博物馆的数字互动作品为案例展开分析,提出技术应用应服务于公教目标和用户需求的观点。未来的博物馆公众教育体验趋向多样化、面向所有人和一切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桂北传统村落资源丰厚,地域特色鲜明。运用田野调查法,分析桂北传统村落的文化、形式以及旅游现状,发现其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建立圈层式核心保护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开发,建立静态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观点,为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标志设计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单一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比较强,但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应该将中国传统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即在研究传统图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变化和改造,成为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设计出焕发生命力的现代标志。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具有笔画折叠缠绕、文字排版均匀的特点,在古代多被用于表现政治的权威和信仰的庄重。由于当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防伪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其形式曲折缠绕、识别度较低,九叠篆渐渐失去活力。若把九叠篆当成一种"纹饰""字体"结合时代语言重新设计,则能赋予传统元素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当下运用九叠篆进行设计的成功案例有: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外挑檐口的纹饰、首都博物馆的标志、渣打银行发行的一百元港币上的印章等,偶有一些小型文化机构也使用九叠篆作为设计的元素。分析和总结这些案例中九叠篆"活用"的方法,丰富当代汉字字体设计语言,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字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时代,交互性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大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交互设计,以参观者为中心,拉近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展陈方式中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对博物馆交互体验式展陈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的变化。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当今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概括为:艺术与科技知识、人文背景、传播媒介、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的结合体,而设计师则是统筹人员,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8.
展示的目的要求我们注重信息的传递及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即参观者的体验。宜兴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大气、简洁,充满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在不同展厅处理上有所不同外,总体上反映了历史、文化、传承这三大主题,整个设计对观众而言新鲜而活泼,同时也保持了充分的连续性,游客体验前后连贯、中心主题突出。通过对宜兴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展示设计中体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将为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博物馆照明质量、美化空间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照明环境不仅可以将展品的特征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促进展品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照明设计与其他类型博物馆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只有遵循采光形式、照明方式、展示照明的设计原则,处理好照明与各种设计要素的关系,才能打造出适宜的展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并逐步运用到各类设计中。博物馆通过收藏实物资料的展示,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使各类人群都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为例,无障碍设计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其无障碍设计的剖析,总结相关的设计体系,希望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