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作品简介:作品地址位于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学院路33号。本次作品为旧厂房改造,在保留原厂地建筑主体不变下,采用北欧风格融入当代青年元素作为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中敏感地带的工业厂房不断面临拆迁或改造,工业遗址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运用这些工业遗址进行改造与再利用。然而对于现代美学的视觉上,人们对废旧的东西开始慢慢地重视和重新理解,并且认为工业遗址蕴含着旧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广州,很多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破产或搬迁所闲置的厂房未能获得有效地利用。本文通过现阶段对旧工业遗址改造实际项目的现状探析,以广州番禺区紫泥糖厂改造为例,在现代美学的视角下浅析广州旧工业遗址的更新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本位于郊区的工业厂房被动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其存在给城市环境和交通带来大量的问题,加之工业逐渐向集约型转变,生产技术变革,对于工业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旧工业厂房多数面临着异地迁建或拆除。然而这种做法会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割断了我国工业时代进程的历史印记。因此如何将旧工业建筑从社会发展的车轮下拯救出来,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发展背景入手,分析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提炼由旧工业建筑转型为创意产业园区的特点,最后从空间重组、材料应用、色彩等角度出发,对旧工业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手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旧工业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传承陶瓷文脉,景德镇陶溪川将原宇宙瓷厂改造为一个以陶瓷为核心的文创街区。基于遗产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陶溪川的整体改造设计运用现代手法,融入景德镇特色陶瓷元素,富有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与此同时,保留了一些旧厂房工业建筑的形态,将不同时期的窑址置于舞台的中心。现代材料与原本砖结构的色调组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文章以陶溪川建筑改造手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旧建筑表皮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两方面综合研究旧建筑的改造手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被闲置的旧建筑空间。它们类型各异,有旧厂房、旧诊所、旧住宅等。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这些建筑都面临同样一个结果,即被闲置。政府更多的是保留一些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而其余的都会拆除。研究者通过在台湾的经历发现他们对待旧建筑的态度与我们有些许不同。在各种阶层、各种风格的旧建筑都会被改造再利用,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才值得被保留,而是每个时期的每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阐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研究背景以及改造现状,分析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历程,探讨当代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现状及方法,并总结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中,有着一类特殊的建筑形式,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富有独特的造型,这就是旧厂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这些厂房已经被逐步淘汰,在社会中渐渐地处于闲置或消失状态。文化产业在当下日趋流行,并且正在寻找一种独有的空间来表现其本色,而城市中闲置的旧厂房从建筑形式上刚好符合这种气质,成为了其必要的载体,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特有的建筑元素使得两者不谋而合,显得相得益彰。于是,一些城市中,旧厂房不再是彻底被遗弃和被拆除的无用建筑,而在文化产业下开始了自己的再生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国内工业建筑现状以及背景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价值以及模式,并以重庆过去的印刷五厂改造为N18Loft小院为例,分析改造与再利用方式的优势与特征,并从室内空间更新的角度入手,结合实例对改造过程中个性、多元等空间特质作简要分析,提出旧工业建筑的新陈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相关定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优化改造再利用效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以此重现旧工业建筑的价值,促进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艺 《美与时代》2023,(8):23-26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厂房改造与空间再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概念强调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求。空间再生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注重将老旧厂房转变为具有新功能和价值的空间。不同的模式,如文化创意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生态修复模式和地产模式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改造方式。在实施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时,需遵循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历史保护、社区参与和灵活性等原则。然而,改造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历史保护与功能转换的平衡、资金压力、社区参与和沟通、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建议制定综合规划,实现多功能利用,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加强社区参与,引入创新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保护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成功实现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原北京市整流器厂占用的部分厂房交回我会 ,在目前中国道教学院院址不能解决的情况下 ,为改善办学条件 ,中国道协决定将交回的厂房进行内部装修改造 ,做为学院教学用房。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 ,经北京市有关部门同意 ,中国道教学院自筹资金 ,对其进行了装修改造 ,作为道教学院过渡性教学用房 ,整治了厂房周围环境 ,建置了升挂国旗的旗杆 ,这样 ,道教学院教学用房由原来4 0 0平方米增加了近 10 0 0平方米 ,新教学楼教学用房包括一个图书室、一个阅览室、三个教室(一个电脑室 )、还有小会议室(接待室 )以及院长室、副院长室、…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也随之而提升,老旧的建筑及一些历史性的建筑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已经不再抱着不屑的态度去看待旧有建筑了,而是慢慢认识到旧建筑承载的历史和精神气质。建筑的沧桑美受到关注,旧址空间的修护和改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的艺术家们积极地进行旧建筑的改造工作,在历史、功能、造型等要求之下,研究和实践了旧建筑空间的改造模式。而本文就是从旧址改造着手,研究其改造空间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3.
陈嘉 《美与时代》2014,(1):31-31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服装,服装的装饰胜也成为人类追求美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服装的实用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服装的装饰性是人类追求美的心理表现。不同类型的服装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随着文明的进步,褶皱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褶皱设计从各个角度对服装进行服装视觉的改造,增加了设计的艺术感,代表了服装设计的时尚品位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说到改造无外乎"以旧改旧,以旧改新"。改造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传承的问题,通过从东方机床厂改造中认识到有的改造没有起到传承作用,这种现象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特别指出的是近一百年的建筑遗产的改造。由此就机床厂个案展开分析,创立"新天地"模式,确立百年建筑保护立法制度,从而寻求更加合理的改造,避免一些不可挽回的失误,达到正真有效传承和保护近一百年来的建筑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旧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课程教学,主要从优化道路系统、提升街区功能、塑造街区景观形态三个方面来分析改造设计的思路引导,能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基于城市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下处理旧街区环境更新发展问题,探寻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陶弘景对旧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认为陶弘景对“黄赤之道”的改造主要采用了虚化策略、语言策略 ,以及情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郭文萍 《美与时代》2022,(2):101-103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厂区与新城市规划建设格格不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传统工业厂区改造案例,总结其设计改造策略。从有机更新的角度出发,以盐城市旧工业区景观设计改造为例,化解城市遗产原有功能性与现有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工业文化遗存景观获得重构,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隋唐儒家哲学思想的变化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隋唐时期正是中国儒家哲学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过渡阶段,旧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的哲学形式受到了比较集中的批判;一个与旧哲学有较大差别的新哲学正在酝酿、萌芽之中,一批儒家哲学家为改造旧哲学、建立新哲学而探索和奋斗着。宋朝理学作为儒学的新的思想形式的产生,与隋唐儒家哲学的演化,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其实,这只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定义,它无法准确地揭示生产力范畴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真实地位。马克思说:“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的。”又说:“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种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  相似文献   

20.
覃正爱  陈金清 《学海》2001,2(3):60-64
本文通过哲学改造客观世界功能这一崭新视角,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异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改造客观世界功能方面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都是对时代的反映和概括;二是两者都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或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三是两者都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理想蓝图.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态度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二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认识是不同的;三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的认识是不同的;四是两者对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的认识是不同的;五是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的认识是不同的.通过这一比较,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根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