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的中国设计极具个性又包罗万象,设计批评的兴起与发展对设计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当下,民族造物的文化传承意义非凡,设计对民族造物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消极作用。如何在当代背景下设计出让人们喜爱的民族造物衍生品,并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接触民族造物文化?如何在设计衍生品中保存民族造物的文化与精神?又如何把握民族造物衍生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重新思考民族造物与设计的困境,让民族造物在设计衍生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而是装满"思想的内容",反思与构建,让民族造物设计衍生品通过设计批评能促进完善并准确传达民族的造物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2.
陶瓷装饰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经过系列的艺术加工,可以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案形式。在陶瓷连续纹样分析的过程中,其造型相对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较为浓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连续纹样被现代陶瓷装饰广泛运用。现代陶瓷装饰通过民族性以及现代性的艺术结合,可以充分展现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价值性,并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特点。因此,应该认识到连续纹样设计的价值性,结合纹样设计艺术特点,进行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产业的创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鄂温克民族文化中有内涵的是鄂温克族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例如刺绣、雕刻、剪纸等,多取材于生产生活中,涉及牧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以代表吉祥平安的太阳花装饰品、饰品系列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中最受欢迎。通过鄂温克族系列装饰艺术品太阳花和苗族银质系列饰品太阳花在材质、色彩、图案、工艺和传承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凸显鄂温克族装饰艺术品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通过比较各自的优劣来探索鄂温克族装饰艺术品的新出路,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探讨了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必须重视对地域文化符号的研究和运用,阐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方法,为后续少林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艾德莱斯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织物,一直流传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西部开发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艾德莱斯这一传统艺术的消亡也随之加快。研究艾德莱斯的艺术特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为新疆民族艺术传承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提高其艺术价值,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桂林地区旅游产品在低碳理念思维下具备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分析低碳理念与桂林旅游产品之间的联系,结合旅游产品的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从在地文化的传播性、使用材料的低碳性、旅游产品的适用性三个方面论述低碳理念下桂林地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设计出具有低碳理念和在地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将桂林地区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与低碳理念融合,实现了桂林旅游纪念品发展、桂林文化传播、低碳理念延伸运用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服装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装饰审美。打造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设计+文化+技艺"的新型高层次服装设计人才。以"立足当代之生活,融合当代之审美,做有民族情怀的设计,做有文化滋养的创新"为导向,以"技艺传承、文化积淀、设计创新"为内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服饰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些地方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项目,诸如羌族建筑、羌族歌舞、羌族服饰、羌族景观雕塑、羌族旅游工艺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导致了羌族文化的异化。只有对羌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既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艺术,又搞活了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9.
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传资源丰富,尤其是装饰装饰艺术种类繁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高校艺术教育植根本土和民族,开设传统装饰临摹和传统工艺学习等课程,可以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起到人才保障、数据保存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作品介绍:《壁画设计》课程教学,通过对古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性的认识、古代壁画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体会中,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体验(民族文化与创新体会)。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壁画与环境"、"民族的文化与创新"等理论讲授,让学生自觉关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体验,对民族的文化与创新、古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性、古代壁画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变化万千,纹样图案丰富,是当代珍贵的艺术瑰宝。苗族银饰既传承了苗族文化,又在历史演化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现象,它根植于苗族文化土壤中,具有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传统工艺三大核心元素。对其核心元素再设计的应用应在学习苗族银饰工匠独特的装饰和加工手法前提下,传承苗族传统优质文化基因,保留古老的民族特色,使其核心元素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和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综合应用于现代艺术领域,为现代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壮锦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以提升桂林旅游工艺品的民族特色为目标,结合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语言,进行壮锦元素陶瓷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从材料运用、设计语言、非遗传承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5.
董雪  李娜 《管子学刊》2009,(1):55-57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淄齐国故城出土的瓦当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风格鲜明、极其特色,是研究古代瓦当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主要从艺术角度对齐瓦当装饰艺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瓦当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属于一种附属品,不仅具有防止屋檐椽头遭到风吹日晒的功能,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近年来瓦当文化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逐渐应用到很多领域。为此,文章对瓦当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论述了瓦当文化与环境的文化共性,并对瓦当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继承和发展瓦当文化,提升该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未来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站在民族文化的制高点上,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并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荆州的旅游产品更是如此,唯有真正地继承楚文化和其他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树立地方旅游品牌文化,才能继承本土文化和发展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入手,结合当地实情,从文化艺术的视角,以高家祠堂为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青城民居的装饰艺术特点。通过对民居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建筑艺术、文化传统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画就是农民创作的绘画艺术。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文化积淀。农民画是吉林省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目前依然在民间传承。吉林农民画属于民间艺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当地的民俗。所以,农民画所体现的不仅是民间绘画艺术本身,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存在,将当地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使人文精神有所体现。吉林省东丰县是"中国农民画之乡",其农民画中蕴含着关东民俗文化,也是当地农民生活的写照。随着东丰县文化旅游的兴起,将农民画用于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可以起到旅游宣传的作用,并创造一定的旅游经济效益。论文针对吉林省农民画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