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线条作为现代建筑的造型元素和美学因子,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逐渐成为高效快捷的代名词,代表了由功能引发的审美变迁。建筑设计也一样,如何运用线条来承载现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并将其纳入到美学范畴,以及如何排列、布局线条才可以产生建筑美感,是现代建筑在语言表达上所遇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今,探索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正成为本土建筑师在设计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一直从不同方面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如建筑中造型的象征意义、造型构成的空间视觉效果、空间中的运行秩序等基本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沿袭。文章将针对当代人居环境对传统建筑中造型、空间、秩序这三大基本元素的利用与营造作为切入点,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当代人居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这种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结构、屋顶造型、色彩和平面布置等方面。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能给人极其特殊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美学理想在模特儿的造型审美中运用非常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在新的社会背景、生活实践、美学环境和美学基点上,吸取和运用西方古典美学有关理想范畴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美学教育理论水平,为模特的造型、姿势创新及设计等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与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对建筑领域美和审美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新兴研究专业。而早在20世纪,英国的美学家罗杰斯·斯科拉顿就已经开始运用美学理论,从多个角度对建筑中的美进行论述,从而真正帮助人们找到建筑中美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因此,文章主要研讨建筑美学的综合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详细阐述日常生活中人们及艺术家在建筑创作中对于一些建筑美学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建筑空间是由材料构成的,装饰材料作为依附在室内空间和结构中最直观的表现元素,用它的形态、色彩和质感引发了空间的意境美。从材料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着手,分析探讨了材料在形、色、肌理中如何表现意境,最后提出从借助艺术秩序组织材料,达到表现空间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造型元素主要有形体、量感、空间、材质、色彩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雕塑家对这些造型元素的关注程度不同。通过对色彩运用在雕塑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雕塑形态是新时代的审美追求。随着表现主义的兴起,色彩在雕塑中的主观应用,必将成为新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立体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 《美与时代》2008,(5):96-97
立体构成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其重点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规律,创造立体和空间形态的一种造型活动.环境艺术设计是用物质技术手段,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再创造的一种环境的空间设计.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要素,是环境中各种形状、轮廓的特征,由内在结构、外在结构、材料的肌理质感等形成了综合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审美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潮流,那么生态文明成了当今的主流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审美特征的转变。从室内软装中花卉这个贴近人们生活的元素出发,通过研究花卉这个对象的美学表达来探寻一个美的空间环境通过审美中介唤醒人的生态审美意识后对于人的积极审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美学现象,也是人类文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用建筑理论和空间原理来分析建筑都比较片面,不能完全地阐释建筑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意义,无法概括建筑的所有特征,因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还是一种带有信息的媒介,具有符号的意义,并且表达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中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建筑工程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也更加重视建筑的外观、风格等,而建筑设计对于美学理念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融合成了建筑美学,准确把握住了建筑艺术的审美,从而使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此,阐述了建筑设计美学的意义,分析了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达,进而探讨了提高建筑设计中对于美学理念的应用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消隐美学是建筑探索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是一种非传统的建筑美学,颠覆秩序来捕捉信息时代的精神。文章通过对特雷索迪幽灵空间消隐手法的梳理,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并展开对其所包含的消隐手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重庆都市美学主要包括古代的巴渝审美文化、陪都审美文化和现代直辖市的大都市审美文化,这三块内容一起构成了重庆都市美学的三个维度,并且三者能形成互动,一起构成重庆都市美学良好的生态链。在新时代,重庆在生态城市美学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扇元素作为中国传统设计造型元素,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家居产品和建筑设计中。文章以传统的扇形造型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总结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扇形元素,着重研究和总结了传统扇形元素的主要形变方式,对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扇形元素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索扇形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影响,结合现代设计进行扇形元素再创新的方法分析。文章以扇形元素为研究案例,探索应用其他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设计研究,旨在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总结推广,运用于现代的家居产品设计创新中,以此来加深人们对传统设计元素的继承及再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5.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三大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的基础,是艺术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对造型规律的总结。现如今平面构成设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所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平面构成设计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思维水平、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平面构成设计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今后以美术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平面构成设计,对于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究中国佛教建筑的装饰性审美,以终南山佛教建筑为浅析的案例,对其表现形式、色彩、线条、装饰造型等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与探究。对中国佛教建筑的装饰性的归纳总结与借鉴,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大力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装饰性是人类对审美需求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挖掘与梳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现代艺术的外延与内涵,同时呼吁现代人对于传统的回归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水墨元素是一种设计符号的新形式,也是当代设计的新发展,它区别于传统水墨画又孕育于传统水墨画,它将传统符号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用自身的文化与韵味向社会传递着当代设计精神。水墨设计元素创作中的秩序,就是根据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传递的精神内涵对点线面、黑白灰、干湿燥进行再编辑,使之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水墨章法、造型的重组一方面要体现构图主体内容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使画面各构成要素的色调和谐搭配,形成对比与协调、结构与造型的均衡,并遵循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对水墨设计元素秩序的良好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新的设计符号去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艺术性体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与内涵,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矶崎新的设计理论、空间构成、"隐喻"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矶崎新的建筑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矶崎新建筑构成方式的解析,思考艺术性建筑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自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将反讽确立为抵抗机器文化、管控理性宰制的价值力量以来,反讽成为欧洲审美话语中的基本思想诉求和理论立场。然而,德国古典美学因过度依赖理性而忽视了反讽的感性效能,思想上用理性驱逐感性,理论上以反思拒斥反讽,造成了德国古典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马克思恢复了反讽的现代性文化生命,使审美现代性摆脱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在危机。之后,尼采、克尔凯郭尔等思想家又为反讽注入新鲜元素。而在当代,反讽则进一步发展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微观政治生活中的一种调控策略和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