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建设要延续地方文脉,激活当下文化。乡村发展中形成的自身独特的视觉生态,受地域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人文传承等多重影响,并通过景观的外在形态呈现。在乡村视觉文化识别性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以梳理分析地域性文化为源,以提炼特色识别性元素为基,以创意重构识别性形象为本进行系统性打造。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施光南故里进行视觉文化景观的实践,项目将音乐和桃作为主线元素,打造东叶村视觉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建设是乡村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结合当地现状,从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建设方法出发,分析了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探析了关中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方法。在城镇化背景下,我们应加强传承乡村景观的思想观念,保护乡村景观的传统特色,维护乡土建筑的多样性,在现代景观设计层面力求推陈出新,避免景观设计中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追崇,建设有特色的新乡村景观,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社会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徽州文化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皖南古村落是徽州文化长期积淀的景观产物,其景观是徽州人千百年在劳动中凝练出的智慧与结晶。但现在的皖南古村落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村落资源环境的破坏、景观自然资源的浪费,其景观设计大多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搬硬套,缺少对地域特征与人文生态的理解与尊重,没有了原村落的特色。皖南古村落景观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在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实现生态与环境和谐的景观设计的原则,让皖南古村落的景观设计得以传承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乡村景观生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乡村景观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乡村景观生态资源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冲击。文章从分析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和现存问题入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的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共生景观理论方面进行景观设计再思考。根据多篇文章的研究,从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三个方面阐述乡村景观的共生性,国内外共生景观的研究比较中存在差异性和相似性。借鉴国内外景观设计中的共生理念、绿色理念、生态理念,使乡村景观设计可以体现自然和人工的共生。  相似文献   

6.
在现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相似文献   

7.
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白裤瑶聚居区的乡土景观进行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助于该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历史古村景观特色,挖掘古村景观价值,让古村再现历史风采,并将古村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乡村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海口高山村为例,以高山村历史文化、环境特色为背景,构建高山村特色景观框架,在配置不同绿地空间、景观环境营造、建筑改造等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被持续关注,新农村建设、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如何营建适合乡土人文及地域生态特点的乡村新景观成为行业内的聚焦点。乡村有别于城市,如何运用乡村与乡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来营建低成本的特色景观是文章所要阐述的方向。文章以徐州为例,从低成本原生材料的运用、传统乡土营造技术的恢复与创新、农业景观记忆的保留与恢复、乡土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初探。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与城镇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立于自然之间,乡村远离城市,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映衬着乡村的朴质宁静。近年来,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提出让村落重回大众的视野,乡村旅游、民宿度假更推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革新。全新的村落景观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逐渐变得清新美丽,以全新的面貌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村落景观又是改善乡村环境和获得有效生态环境效益的必备因素,亦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质的乡村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与村落空间,调和了自然与人文景观,拓展了现代人的活动形式,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等旅游功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来到乡村来体验乡村的自然生活等。在扬中朝阳湖生态园的基础上加入农业观光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园区定位、园区总体布局、景观规划、设施规划等方面对乡村生态观光景观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总结扬中朝阳湖生态观光景观的不足等,从而更好地构建生态文明下的乡村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使得乡村景观面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流水坑村作为温岭具有代表性的滨海乡村,对其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对其建筑群落、生物多样性、滨海岸线这三大景观要点进行保护性设计。通过对村落建筑及文脉的营造保护,探寻开发滨海乡村的景观资源,维护沿海生物多样性,合理规划空间形式,提升乡村整体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景观是传统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改造的浪潮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乡村改造中"千村一面"等同质化问题日趋凸显。文章立足于传统乡村视角,进一步探究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总结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应用原则,促进传承宝贵的乡村文化,推动传统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优质的生活,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但需要注意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关注乡村经济发展,还要将乡村历史文化遗迹、非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在保障乡村长远、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文化、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及制约因素,结合美丽乡村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涵与原则,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策略,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开展红色文旅环境规划设计,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加速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的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和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红色文旅结合为主线,对其环境场景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从生态、文化、产业、教育、治理融合方面提出规划设计策略,构建红、绿、古、俗融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红色文旅环境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土的景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乡村生活、生产功能的需求,乡土景观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探讨受到城市化进程影响、物质空间变化的城郊乡村所面临的乡村产业失活、传统文化没落和景观风貌混杂的困境,提出产业、文化、景观三者在城郊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中的联系,构建“产、文、景”融合的上海城郊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城郊月狮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对“产、文、景”融合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背景下,如何科学规划并设计乡村景观为现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应理论及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科学借鉴那些比较优秀的成果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当地乡村景观,认真探讨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当中的有关问题,并简单分析由相应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态景观所形成的景观格局,同时这也是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