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景观规划,而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不仅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居民在休闲娱乐时有一个好场所,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多元化的观赏需求。基于此,文章针对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多极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技术信息、历史文化都得到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同时影响着我们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地域性文化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标志性符号,但从当前实施的情况看,地域性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受到全球文化传播的影响,呈现出西方发达国家规划设计的模式,更是我国城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本土地域性文化的忽视。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地域性文化与景观规划设计之间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其次对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要素进行阐述,彰显出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色彩,同时具有新时代下的人文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表现手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不同领域当中的交流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促使整个城市景观的规划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这种变化当中却形成了一种"千城一面"的弊端。在这时候,怎样才能够针对目前所表现的弊端进行转变,进而从城市的地域性特点、文化特点、民俗风俗等方面进行融合,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成为了众多学者不断热议的重要话题。因此,对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在工业高度发展后的新地标设计,在这个设计中原有的植被和废弃地块分布很不规则,这在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景观内部设计和外部转变是对城市工业发展的一种体现。文章根据工业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工业景观规划的一些方法和概念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城市后工业景观中与工业建筑有关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5.
寒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蓝羊茅的耐寒性、抗旱性等使其成为优选植物,应用前景广阔。简要介绍了蓝羊茅的生长环境及其在寒地城市景观中的特性,并通过分析蓝羊茅的生长习性,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此外,分析了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原则,提出了我国寒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及现阶段蓝羊茅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军垦城市"的定位是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的文化依据,在反思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理性逻辑中提出符合"当代"的设计语言,挖掘"地域"文化的策略,即突出以"军垦"为主体景观的文化连续性、"地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东滨州黄河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为例,挖掘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物质空间的特质和地域文化特色,从城市形象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既能健康黄河生态,又能讲好"黄河故事"的黄河沿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促进当下趋热的城市公共景观风貌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中国传统地域性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乡村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多元化融合体,表现出极强的自发性、地域性、生态性以及生产性的多样化特点。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的表现载体,能够展现出特殊的肌理性与文化性特征,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生态平衡、提升城市乡村自然属性的重要保障。由此,文章以城乡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人们构建出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家的向往,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主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小区景观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房地产开发商推销产品,更重要的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规划和城市居住区景观更加重视设计。文章首先介绍了住宅和居住区,景观规划和景观规划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概念;再从具体的规划和景观城市生活的设计不同方面分析;最后举了理论分析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效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游客体验,拉动消费和区域综合发展。全域旅游理念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需要给予优化。基于此,文章以宁夏地区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论述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景观的要求、宁夏地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乡村旅游景观优化思路和方法,给出产业链建设、自然景观设计等建议,为后续宁夏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还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将城市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直接体现出来。植物景观作为森林公园中的重要主体,其规划设计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森林公园综合效益的高低。因此,以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为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和讨论,以促进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游娟 《美与时代》2014,(6):23-24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应通过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来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打造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如此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名人故居随着时间进行着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把名人的精神风采、时代信息和地域特色真实再现出来,通过对名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传递出的内涵,给人们带来历史文化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抚慰。以四川地区邓小平故居为切入点,通过对故居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的分析,研究故居的景观风貌。将名人故居的基本概念、特征、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故居景观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文化的载体、地域的材料技术、景观的营建等,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对未开发的名人故居景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证调研,多因素分析和建模,寻求影响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管理决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及构筑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等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证调研,多因素分析和建模,寻求影响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管理决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及构筑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等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大学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环境的功能划分、空间交流方式、景观塑造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度剖析研究。通过不同节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阐释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的规划要点及相关内容,对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我国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大多缺乏地域特色的现状,文章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与规划要点,通过优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