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知礼论天台宗的“即”陈坚宋代初年的佛教天台宗著名学者知礼通过对大乘佛教概念“即”的再诠释,使这个原来意义相对狭窄的宗教概念大大扩张,从隐性教义提升到显性教义,从而成为说明佛教宇宙本体特性的重要佛学概念。同时,知礼在解释这个概念时,还进一步探讨了“... 相似文献
2.
3.
面塑是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从农耕社会乡土气息浓郁、同时蕴含众多文化内涵的节庆面花食品或祭祀供品,到近代市井街头的玩具面人儿,再到成为今天观赏收藏的面人艺术品,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沧桑,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梳理面塑艺术传承演变历史源流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4.
矶崎新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他主张彻底废除一些与现代主义有关的资本主义教条,将建筑从现代主义教条的束缚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从“道德人”的形成谈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对于医学生来讲医德就是其根本,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和本领再大,也终将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所以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就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思维习惯是"非此即彼",总认为事理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圣经不少的经文是可以用这个思维来理解的,比如要圣洁就不要沾染各样的污秽,要知足就不要贪心,要爱人就不要恨人,更不要加害于人,爱是不加害于人的,等等。可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圣经,让整本圣经说话,你会看到不少的经文是要用"即此即彼"的思维来理解与运用的,这也充分说明圣经启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人惑》是申振钰同志撰写的一部新作,它有个副标题是“邪教法轮功成势与二十年特殊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回顾”,是具有史实文献性质的一部著作。所涉及的是一场关系我们国家的前途和科学原则问题的大事件,大争论,收入了大量的原始新闻、往来信函和文件资料,并有恰当的评论,内容丰厚翔实,很值得一读,也很值得保存。 相似文献
12.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受益于恩格斯的理论启示。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他进一步指出:关于整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问题从分工 相似文献
13.
14.
最近拜读了张华夏先生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大作:《“五个月亮爬上来”——谈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实在”概念》,有些不同想法,因为确实涉及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希望提出来讨论,以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谈“一样”——兼谈“似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似的”是什么词?在句子里出现时如何分析?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汉语教材,对此所作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一样”和“似的”都被作为“比况助词”①,但却没作具体分析;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17.
18.
《管子学刊》2021,(2)
从秩序确立的角度看待荀子思想,伦理层面的"圣人"与政治层面的"王道"无疑是最终指向。但从秩序确立的最终依据来说,无论是荀子的"性恶论"还是"礼"思想都无法作为上述二者的普遍化价值根据。也正因此,相关研究在努力为"圣人"与"王道"寻找稳固价值根基的同时,还要试图证明荀子思想成就"圣人"与"王道"的方式如何与先秦儒家基本理路保持一致,亦即通过个人道德自化来实现良性政治。事实上,这种尝试不仅直接关涉荀子思想在"道统"脉络中的重新定位,而且还可以从政治实操性的角度重新理解汉代荀子思想传承脉络与"经学"最终确立的相互关系。故而,为荀子伦理及政治思想寻求统一的价值根基,并进而证明荀子德性伦理政治秩序的内在理路,就成为关键环节。事实上,荀子思想中的人间秩序既不来源于现实时间线索上的先王法度,也不植根于抽象逻辑链条中的某一先天概念,而是通过对三代以来"宇宙论"秩序模式的翻转而来。在以"六经"所构筑的秩序模式下,只有人世间的统治者才能从天地之间获得"圣人"与"王道"的相互统一。但在荀子思想的秩序模式下,每一个"涂人"都可以从天地之间获得接近"圣人"的资格,继而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人世间差等秩序架构中的具体位置,并最终成就"王道"政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荀子思想中"性""礼""心""群"等概念得到还原与建构,证明了德性伦理政治的理论贯通;而且荀子还以这种诸子式的理论创构完成其对"六经"的重新解读,并进而体现出最初"经子关系"的实质涵义。 相似文献
19.
20.
<正>城市是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空间,生活之好与城市之善正相关。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规划》精神,为美好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