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人们在阅读时,思维有时会游离到所读内容之外,此时人们的目光虽然还在沿着所读材料移动,但认知加工却游离到一些与任务无关的内容上,这就是所谓阅读中的"心不在焉"。本文总结归纳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执行控制理论、控制失败假说和注意解离假说。分析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种影响因素:第一,阅读方式,即被试采取朗读或默读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时是否有时间限制等;第二,阅读材料,即材料难度、阅读兴趣与词汇特征;第三,被试的年龄、元觉察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最后提出了一些目前阅读中的"心不在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蔚 《心理科学进展》2017,(10):1656-1663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采用单词系列呈现的实验范式对词、句子和篇章等材料进行阅读脑成像研究。针对近年来使用自然阅读范式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进行分析,建议在该范式下使用脑-眼动同步记录的方式,并介绍了基于注视编码的fMRI数据分析原理。新的范式和技术提高了fMRI研究的生态效度,有利于对阅读中眼动加工的脑机制进行探索,是相关研究的新趋势。未来需要在自然阅读fMRI实验中结合实验设计及其他技术以克服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探讨阅读和眼动脑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语体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重心多集中于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已有研究表明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藏语作为拼音文字,同时具有表意文字的特征,是阅读知觉广度研究尚未涉及的语言材料。因此,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范围尚不清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是否也表现出语言加工的特异性也有待证实。为了探测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使用Eye Link 1000 Plus型眼动记录仪,以35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的移动窗口范式,设计了7种窗口(5、9、13、17、21、25和整行)。结果发现,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向右眼跳幅度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8R8-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结果支持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文本阅读中文本表征的意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表征的意识性是文本阅读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多年以前研究者就提出的再认双加工模型,该问题研究的主要范式有记得-知道范式、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三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很多研究中经常结合使用。当前,研究者使用最新的研究范式对文本阅读中文本表征的意识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已经初步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前, 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常用的实验研究范式包括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边界范式、快速启动范式、消失文本范式和视觉—情境范式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实验范式的具体实验操作程序、内在的实验逻辑关系及相应的研究成果, 同时总结了在应用各种眼动范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范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眼动研究范式在验证当前阅读的眼动理论模型中的作用; (2)不同眼动研究范式的有效结合及其在场景知觉等研究领域的迁移; (3)眼动研究范式和电生理/脑成像技术的结合; (4)眼动研究范式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跨通道的优先登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登录现象是指注意所投向的客体或通道能够更快地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是注意的一个重要时间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时序判断范式、同步判断范式和线运动错觉范式),并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差异。然后,回顾了跨通道优先登录现象的研究历史,根据围绕优先登录现象的历史争论,归纳出各种影响优先登录效应的因素(包括眼动、刺激的相对强度、刺激的相对空间位置和反应偏向)。最后,对未来跨通道优先登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焦点阅读中文本表征的意识性。根据阅读材料中人物特征与其目标行为的关系,创设一致和恢复一致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加工分离范式研究文本表征的意识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有显著差异,说明在焦点阅读中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的建构都是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性。根据关系部分的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9.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和注视是阅读过程中的两种基本眼动现象.目前在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眼睛何时移动有关的时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以字或词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单一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以及以短语或句子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第一遍阅读时间、向前阅读时间、第二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阅读时间、重读时间等.另一类是与眼睛移动位置有关的空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眼跳距离、注视位置、注视次数、跳读率、再注视比率和回视次数等.在使用眼动指标时,需要注意眼动指标的分类、原始数据的删除标准以及眼动指标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评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楚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909-912
文章概括评介了当前错误记忆研究的几种主要范式及其各自可能的认知机制。联想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与类别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描述了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研究范式则描述了人们对持续事件的错误记忆。这两类不同的研究范式证实了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错误记忆,且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它们都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错误记忆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为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是现代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宗教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涂尔干将其社会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澳洲原始宗教的研究中,对宗教的起源、构成等问题做出全面而缜密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宗教现象的社会属性。他探讨了宗教"神圣"的发生机制,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自成一类"的特殊本质,以此对宗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作为宗教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范式,涂尔干的"神圣"理论在宗教现象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宗教研究的深入,涂尔干的理论范式也必将为新的理论所补充、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王雨函  隋雪  刘西瑞 《心理科学》2008,31(3):667-670
论文回顾了以往对阅读中跳读现象的研究.发现与跳读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眼动因素、阅读材料因素和语言因素.文章对有关阅读过程中跳读现象的各种解释理论进行了评述.同时,对开展汉字阅读中跳读现象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考查中文与西文阅读中跳读差异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重点介绍了阅读研究中常用的眼动指标,它们包括注视时间、眼跳、回视和瞳孔直径等,从字和区域这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些眼动指标所反映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选择这些指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对眼动指标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聋人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是由于听觉信息的缺失,聋人的视觉功能会发生补偿性改变,表现为对副中央凹视野内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测量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以探究聋人的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能否促进其中央凹的词汇识别过程。结果发现,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在早期阅读指标凝视时间,而阅读能力匹配组只出现在晚期阅读指标总注视时间。因此,相比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读者,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得更早,表现出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健听者而言,语音编码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听障者在阅读中是否存在语音编码?对于拼音文字而言,这个问题目前国际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中国听障者在阅读中是否使用了语音编码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为了给国内研究听障者语音编码的学者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考察听障者语音编码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范式,包括实验程序、逻辑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今后我国听障者语音编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near-miss效应是指在赌博中, 与一般的输钱和赢钱相比, “几乎赢(near-miss)”的输钱会诱发个体更高的生理唤醒和更强的赌博动机, 从而导致个体持续赌博的一种现象, 是导致赌博成瘾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有三种:老虎机/类老虎机任务、轮盘任务和刮刮乐彩票任务。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认知曲解假说、控制幻觉理论和受挫假说。near-miss效应的脑机制和病理研究才刚刚起步, 所涉及到的脑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脑岛、腹侧纹状体等。未来的研究应在near-miss效应发生机制的理论模型建构、研究范式多样化、研究技术多模态化、病理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8.
阅读知觉广度通常指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视觉信息的范围。既往的汉语知觉广度的研究一般把单字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但在某些呈现条件下,此类呈现方式会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语义加工的完整性被破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使用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使用双字词句作为阅读材料,双字词作为基本的知觉呈现单元,探讨在保证知觉呈现单元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实验一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结果发现,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词左侧1个双字词及右侧1-2个双字词的空间。实验二采用中央凹掩蔽范式,结果验证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以双字词为基本的视觉呈现单元,较既往研究中单字为基本呈现单元的情况,更好地保证了阅读中语义的完整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知觉范围。该结果建立于视觉呈现单元的语义完整性的基础上,是对现有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理论的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19.
论认知科学对文章阅读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信息加工为基本范式的当代认知科学极大地影响和深化了阅读心理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首先回顾了文章阅读认知加工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当代认知科学对文章阅读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所在,并对在认知科学影响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任俊  高肖肖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24-1232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 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 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 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心理学研究道德情绪的实验范式很多, 主要有行为回忆范式、实物或图片刺激范式、情境设置范式等。有关道德情绪的未来研究主要应注重于探讨正性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道德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以及探讨道德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