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内涵和相关实证性研究。作者结合先行组织者策略与规则学习,从中获得启示,基于规则与规则之间存在多样的关系,因而在学习新规则时,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规则学习新规则,在学习新规则之前或之后呈现一个认知结构中与新规则已有的具有相关关系的规则应用样例(例证),极有可能促进新规则学习。因而作者认为组织者策略不仅可以用于语义概念学习,也有可能用于规则学习。  相似文献   

2.
张奇  郭菲菲 《心理科学》2008,31(1):70-74
为了考察小学生样例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完整与不完整样例以及样例分类作业对样例学习效果的影响,作者采用完整和不完整样例以及"不完整样例-分类"三种学习作业,对270名3-5年级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去括号"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能力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样例分类作业对小学生学习"去括号"运算规则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样例对学习不同难度的"去括号"运算规则的学习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证实“解释法”样例设计的促进作用,实验考察了4年级小学生学习“解释”样例与普通样例、“解释”样例和“解释-标记”与普通样例的迁移效果。结果表明:(1)用“解释”样例学习分数加减运算规则的近迁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样例,但远迁移成绩无显著差异;(2)用“解释-标记”样例学习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的远迁移成绩明显优于“解释”样例和普通样例,但近迁移成绩差异不显著,学习“解释”样例的远迁移效果均明显优于普通样例;(3)学习“解释法”设计的比例运算样例,其远、近迁移成绩均明显优于普通样例的迁移成绩,并受被试先备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含有新算符的代数运算规则学习的有效样例设计方式,分别采用“转换标记法”和“解释法”设计“指-对数转换”运算和对数运算的样例,考察了初中三年级学生代数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结果显示:(1)采用“转换标记法”设计的样例可以明显提高“指-对数转换”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2)采用“解释法”设计的运算样例,能够明显促进“对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迁移效果,并与被试的基础知识有关。  相似文献   

5.
杜雪娇  张奇 《心理学报》2016,(11):1445-1454
为了考察"解释法"、"解释-标记法"两种样例设计方法及其"分步呈现"方式对六年级小学生学习代数运算规则的促进作用,以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以"完全平方和"和"平方差"代数运算样例为学习材料,进行了3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解释法"设计"完全平方和"和"平方差"的代数运算样例,明显提高了代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效果。(2)在"解释法"设计的样例上添加"运算标记"要运用适当,如果运用不当,特别是"运算标记"过多时,容易增加样例学习的认知负荷,从而降低标记的使用效果。(3)对于运算步骤和"运算标记"过多的样例,采用被试自主控制的"分步呈现"运算步骤的样例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显著优于整体呈现样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3个实验,以6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先前知识在分数乘法规则单、双内容样例学习中的作用以及“标记法”、“标记+注释法”样例设计方法对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双内容样例的促进效果。结果发现:(1)高先前知识学生学习两种样例的迁移成绩无显著差异,且均好于低先前知识学生的成绩;(2)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单内容样例的迁移成绩明显优于双内容样例;(3)与学习普通样例相比,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标记法”双内容样例的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但学习“标记+注释法”设计的样例的成绩明显更好。结果表明,学生单、双内容样例的学习效果受其先前知识水平的影响;低先前知识学生未能从“标记法”设计的双内容样例中获益,但学习“标记+注释法”设计的样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代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新  张奇 《心理学报》2007,39(2):257-266
采用完整或不完整样例,对180名六年级小学生用样例学习两种代数运算规则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被试难以学会“平方差”运算规则,只有少数被试学会了“完全平方和”运算规则;反馈对不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用不完整样例学习难度不同的规则,其效果不同;在无反馈条件下,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都好于不完整样例;在有反馈的情况下,只有删除一步运算步骤样例的学习效果比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用Allan和Brooks的实验范式,采用2(学习轮次:5轮、10轮)×2(项目类型:旧项目、新项目)×2(项目匹配性质: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规则分类中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结果发现,在学习5轮的条件下,获得了错误率上的样例效应,在学习5轮和10轮的条件下都没有获得反应时上的样例效应。实验得出样例效应的产生和突显的非规则特征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奇  张庆翔  张笑笑  高超 《心理学报》2023,55(1):117-128
为了避免多重变异样例学习和采用题海战术,并能促进规则样例学习的远迁移问题解决,开创出原样例学习后对原型规则做出变型推理的学习方法,以算术应用题的解题样例为原样例学习材料进行了4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四年级小学生运用该方法可有效促进远迁移问题的解决;其变型推理能力存在数学成绩等级差异;提供问题情境和推理提示能提高部分学生规则变型推理成绩和远迁移测验成绩。实验结果证明,规则变型推理是促进远迁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归类过程中的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莫雷  陈战胜 《心理学报》2003,35(1):29-36
探讨人们在归类过程中对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的运用。包括3个实验,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110名本科生。用计算机呈现类别学习材料,被试学习后立即进行归类迁移测试,考察被试的归类策略倾向。实验1提高了Erickson和Kruchke研究中例外类别规则的清晰性,考察当学习材料中潜在规则易于掌握时,被试是否会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实验2探讨当学习材料中的潜在规则较难掌握时,被试是否会倾向于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实验3探讨人们在运用规则进行归类时对不同规则选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当学习情境中潜在规则易于掌握时,被试倾向于运用规则策略进行归类;当潜在规则难以掌握时,被试则倾向于运用样例策略进行归类;当同时可以运用不同规则时,被试会选用更概括、更有普遍性的规则而弃用较具体、适用范围较限定的规则。据此,研究初步认为,人们在归类中首选的是规则策略,只有当学习情境中潜在规则难以掌握时,才转而采用样例策略;当有多种规则可以选择时,则倾向于选择更概括、更有普遍意义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样例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秋芳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5,28(4):801-806
本研究采用序列学习范式,探讨了样例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以揭示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表征。研究发现,在内隐序列学习中:(1)被试既可以记忆具体的样例知识也可以抽取抽象的规则知识;(2)样例数量影响被试对样例和规则知识的获得,在样例较少时被试可以获得更多的样例和规则知识;(3)样例数量影响被试对意识知识的获得,在本研究中仅当样例数为4时被试获得了有关样例和规则的意识知识。  相似文献   

12.
四则混合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奇  林洪新 《心理学报》2005,37(6):784-790
采用有或无“运算步骤标记”两种样例和“交互式”样例呈现方式,对48名二年级小学生通过样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规则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多数被试可以通过样例学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但多数被试难以学会“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规则;运算步骤标记对学习“无括号”运算规则的促进作用明显,但对学习“小括号”运算规则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运算规则学习的难度不同,所需样例的数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冼美君  邢强 《心理科学》2021,(4):850-857
采用“学习-迁移”范式 ,探讨了学习条件和样例相似性对类别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实验选取虚构动物材料,采用2(学习条件:规则、无规则)×3(样例相似性:低、中、高)×2(匹配类型: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在规则条件下,高样例相似性组正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反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正确率;在无规则条件下,样例相似性越高,正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准确率越高,所有项目的信心值也越高。这表明,规则和样例相似性是类别学习元认知判断的线索;在同一任务中,分类会涉及基于规则和基于相似性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样例来学习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的计算机学习系统。系统根据人提供的各种样例,建立一系列产生式规则。这些规则组成了解方程组的知识,从而达到了学习和获得知识的目的。建立和应用产生式规则,也是人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形式。因此,关于计算机学习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理解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物体受力分析图正、误样例的相似程度以及被试对错误受力分析的认知加工(即对错误受力分析的辨别、解释和改正)水平对物体受力分析规则正误样例组合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以初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两项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物体受力分析图正误样例组合学习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效应,即正、误样例的相似程度越高,学习迁移的效果越好;对错误受力分析进行"改正"加工的学习迁移效果明显优于对错误的"辨别"加工,即存在明显的认知加工深度效应。  相似文献   

16.
曲可佳  张奇 《心理科学》2014,37(2):373-376
文章介绍了单内容样例与双内容样例的划分标准以及双内容样例在知识学习、技能和策略习得中应用研究的进展。作者从中获得启示,提出了根据学习域和示例域知识的熟悉程度组合不同学习难度的双内容样例并考察其学习效果、比较单内容与双内容样例学习效果的实验模式,并提出了双内容样例学习的三种认知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渐减提示法呈现样例对学习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从样例学习到问题解决过渡的样例设计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渐减提示法是动态的联结样例和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符合认知技能获得的四阶段模型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要求;渐减提示法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样例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自我解释和产生心理预期,是实现从样例学习到问题解决过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简单结构刺激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变化了的Allen和Brooks的实验范式,采用2(学习轮次:5轮、10轮)×2(项目类型:旧项目、新项目)×2(项目匹配性质: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研究对4个特征刺激分类时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结果发现,无论是错误率还是反应时都取得了明显的样例效应,但是学习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样例和问题的联结方式对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邢强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3,9(3):31-35,45
研究了样例和问题的联结方式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实验 1探讨了渐减提示法对学习迁移的作用 ;实验 2进一步检验了渐减提示法对诱发学习者进行自我解释的作用 ;实验 3探讨了“渐减提示 +子目标”这种联结样例和问题的方式对迁移的效果。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渐减提示法是动态的联结样例和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符合认知技能获得的四阶段模型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要求 ;渐减提示法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样例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自我解释和产生心理预期 ;用“渐减提示 +子目标引导”来联结样例和问题有助于减轻认知负荷 ,有助于产生高质量的自我解释 ,对原理图式的获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树东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7,30(1):100-103
本研究以396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4×4组间设计探讨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类比迁移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类比迁移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规则,但是规则只有与样例结合才能发挥它对样例的促进作用;2.在有问题情境时,直接呈现规则与需要归纳才能得到规则相比,更有利于促进类比迁移;3.在有规则的情况下,样例间的关系为不同领域的相似关系与其他样例间关系相比,对类比迁移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