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2.
果园里唯一的一棵果树挂满了即将成熟的果子。 管理果园的狗熊决定等收获后,把果子酿成酒再分发给大家。狗熊的精心管理,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3.
感恩的庄稼     
陆道骆 《天风》2007,(6):31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利19:9-10)。  相似文献   

4.
也要称赞人     
成之 《天风》2000,(11)
“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7:2)。 赞美神是人类的本分,因为他是天地的主宰,众人的天父。他的慈爱覆庇他一切所造的,又藉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经云:“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  相似文献   

5.
禁果与羞耻     
谢劲松 《天风》2006,(14):20-21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 2:7)“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创2:22)那人把这个女人看作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2:24)不过此前还没有造出亚当的伴侣时,耶和华神就对他说了:“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 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然而后来在蛇的引诱下,那女人,也就是亚当后来给她取名为夏娃的那个神给亚当造的伴侣,摘了那个神指定不能吃的果子吃了,也给亚当吃了,两人立即眼睛一亮,知道了自己赤身裸体,用果叶遮身, 并藏起自己,不敢见神(创3:1-20)。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主教》2009,(2):7-8
一、耶稣受难事迹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痛苦,谁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谈及受苦的意义,我们自会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稣,纵然我们区区的小痛苦,断无法和他的苦难圣死相提并论,但是无可否认的,这是他受苦受难的活见证,也给我们阐述了痛苦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十字架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岳清华 《天风》2018,(11):11-13
<正>发挥宗教信仰优势,在服务中体现爱心、宽容、忍耐和奉献精神,打造亮点,体现特色。宗教是慈善之母。宗教与慈善可以说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健康的教会自然会参与慈善事业,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圣经记载了大量关于慈善的教导,而这些教导成为了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信仰准则,直接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规范。"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参利19: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相似文献   

8.
张杰 《天风》2017,(7):48-48
喜乐是基督徒的宝贵品质,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参加5:22)。人生有许多磨难试炼、失败挫折,我们无法知道苦难什么时候会来到,但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却是我们能够掌控的。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我们的力量,喜乐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平安。  相似文献   

9.
任霞 《天风》2012,(11):23-24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经文:利19:9-1 0这是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在1857年完成的名作《拾麦穗》:画中展现的是十九世纪的法国农村,收割过后的麦田,  相似文献   

10.
施雅悯 《天风》2002,(5):36-37
生命是神所赐予的,他赐予生命的诞生,赐予生命的成长,赐予生命的归宿。人从生命诞生的一刻起,生命之舟的航程便开始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测未来生命的境遇,无法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我们能够活出生命的色彩,追求心灵的丰盛可以一无挂虑地将一切交托给神,因他的慈爱超乎我们所想所求,他的恩典总是够我们用的。让我们升起信心的风帆,有勇气有盼望,在生命的航程中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11.
郝新华 《天风》2009,(10):56-56
“仆人树”结出的果子也很多:有坦荡,因为我们若是个好仆人,主必准我们安然入睡;有谦卑,既然一生靠主的恩典,我们并没有什么可以夸口;有和睦,因为在圣明的大君王面前,仆人与仆人之间的争斗难道能免于惩罚吗?有长进,因为主会督促我们每日更新;有盼望,因为在永生的国度,主要派我们管理他所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白有华 《天风》2005,(10):24-25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向耶和华唱新歌,在圣民的会中赞美他”(诗149∶1)。“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日隆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了打造楚雄、介绍楚雄,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向市场;为迎接川、黔、赣、滇四省十七地、州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天风》2006,(3):19
在主耶稣荣入圣城后的第二天,他和门徒看到一棵无花果树。主饿了,就到树上找果子吃,竟然没有找到。主因为它只有叶子,没有果实就咒诅它“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到了次日,这棵无花果树竟然连根都枯干了。它不但从此不能结果子,而且连生命也枯萎衰败了。为什么这棵无花果树竟遭到主耶稣如此严厉的咒诅呢?首先,它徒有其表。这棵无花果树无论是从名称上,或实质上都可以说是一棵真正的无花果树,可谓如假包换。更重要的是它有蓬勃的生机, 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一棵树却没有结出果子,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3,(9):24-25
《诗篇》第1篇以“有福”为主题,用简洁利落的笔触勾勒出基督徒的幸福人生,让读者不得不心驰神往:“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相似文献   

15.
因为年轻,我们曾经的梦想里有鲜花和美酒;也是因为年轻,梦破后我们总是不知所措无法接受—— 我曾经为一个梦想整整奋斗了6年。 读中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位记者。他的谈吐,他文弱而睿智的眼睛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就从那时起,我决定要当一名记者。 这梦想最初只是让我发了疯似地读书,把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一股脑儿全塞进脑子  相似文献   

16.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 “有一个人曾将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自己的葡萄园内。他来到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便对园丁说:你看,我三年来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你砍掉它罢,为什么让它荒芜土地?园丁回答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三十,6—8) 耶稣时代的犹太地区,无花果与葡萄是两种较普遍也较珍贵的果树,因为它们繁殖力都很强,尤其是无花果,一年往往能三次结果。但问题是当看它们种在哪里。若种在缺水的荒凉地带,无花果也会结果。但果子…  相似文献   

17.
<正>"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5:22—23)经文:加5:22-23一个人的成熟不在于他的年龄,乃在于他的思想,成熟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的自制力是否足够强大!一个人的优秀、成功与否虽然与环境因素有关,但与他的自制力也有重要的关系。我们基督徒要追求生命的成长、事业的成功,也要拥有足够的自制力才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8,(6)
经文:马太福音7:16b—17 荆棘不能结葡萄,蒺藜也不能结无花果。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 荆棘是荆棘,它结的是荆棘,它不可能结出玫瑰来。只有玫瑰才能结出玫瑰来。“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米非波设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经文:诗116:12-13 米非波没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 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感恩的楷模。大卫作王以后,因为约拿单的缘故,施恩给扫罗的后人,把扫罗的产业给了米非波设(撒下9:7)。他感恩图报,但他是一个瘸腿的人,无法为大卫奔走效力,只能在家里献上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很少有人给他的时代留下的烙印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也没有谁的命运比他更为模糊不清了。毛泽东诞辰一百年周年纪念为我们思考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当然它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试金石,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个权威的论断。从毛泽东经历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比1976年多得多(那一年在《中国季刊》的支持下很快出版了一部探讨毛泽东在各个领域的贡献的书),也比1982年多得多(该年我斗胆提出了自己的评价),但还有很多地方依然是模糊的,他一生的事业所产生的最终影响更是难以确定的。毛泽东的个性既是多面的,又充满了矛盾。他在他的时代扮演了很多角色。一篇简短的论文无法涉及这样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我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毛泽东这个人,而是他对中国所做的事情,这样,对于他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属于公共领域还是私人品质,只有在它们影响到毛泽东所能成就的事情时,才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