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而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技术对传统道德哲学破坏,并非由于这一技术实践活动改变了人类生育活动的自然法则,而是因为它在精神和意识的层面突破了传统道德哲学对人和家庭之"自然性"的规定。人类基因技术是在传统道德哲学与伦理精神已经遭到破坏的现代性境遇中才会发生的实践活动,但它在另一方面又构成了精神辩证运动的自我否定性环节。人类基因技术事件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将所有道德理论都还原到它们自身的时间性当中,它因此也给人类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使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最典型、最深刻和最直接的案例,来对道德哲学传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间性研究中,我们与其要了解他者文化,毋宁说要革新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并面临建立新的概念语汇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表达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回避普遍性方法的跨文化研究环境中,我们必须提出并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来说,分享经验首先是美学经验可能吗?是否有普遍形式的美的经验?是由于超个体意识呢,还是由于我们的大脑结构,我们才有可能分享经验?我们经验中的普遍性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吗?  相似文献   

4.
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张荣作为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首先指出,信仰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他说:“我们为何要作恶的问题曾使我苦恼,……上帝要帮助我们,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信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5.
六关于原始意识人类诞生后,人类意识也就产生了,随着人体不断进化、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意识也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那末人类最原始的意识是怎样的?原始意识有些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发展的?这些问题也是意识研究中比较引人注意和颇多争论的问题。 (一)关于意识发展的起点 1、人类意识的起点是理性意识苏联学者布纳克认为,人类意识的最初阶段已经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其理由是:①任何一种劳动行为都是建立在对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进行抽象的基础上的,②劳动活动开始之前思想上就已经存在着最后应当得到的那个对象的形象,这是制造工具的前提。原始人在尚未制造最简陋的石器以前,就必须知道他用以制造这些器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萨特的自由概念指的是人在任何情境下都拥有行动自由或选择自由,但事实上它首先指的是一种先验层面上的意识自由。通过刻画一种操作性的和时间化的自身意识,萨特表明在何种意义上意识是透明的和能动的,这正是意识作为一种自为存在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自由最根本的含义。当然,在意识中寻求自由的哲学奠基,用意识的透明性和能动性来解释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可能会面临来自具身化问题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萨特对意识能动性的强调是不重要的和无根基的。  相似文献   

7.
《精神现象学》与《逻辑科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两者的方法是同一的,这就是对事情自身辩证运动的陈述。通过这种如其所是的陈述,思辨哲学在概念之中把握事情本身。其次,作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精神现象学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在意识内部的意识和意识相关项之间的争执与颠倒、在意识的诸形态序列之上起到引领与提升作用的"现象学的我们"。"现象学的我们"就是绝对,它是在《逻辑科学》中得到自身基础的。而《逻辑科学》也需要《精神现象学》给予合法性的演证。正是在这种复杂关系之中,《精神现象学》获得了自身的定位。它是《逻辑科学》的准备与预演。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毁灭--HGP技术发展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是 1 985年由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 ,并于 1 990年 1 0月正式实施的为期 1 5年耗资 30亿美元的宏伟工程。它包括三个阶段 :基因图谱、物理图谱、DNA序列 ,基因图谱和物理图谱又统称为基因组图谱。随着 2 0 0 0年 6月 2 6日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 ,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走向后人类基因组时代 ,也即对基因组功能活动的研究 ,或者说 :“从基因组到蛋白质”。[1] 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它是人类对自身的一次深刻的全方位的认识 ,它的巨大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为这项科学成…  相似文献   

9.
阮航 《伦理学研究》2007,(5):22-24,41
中国的企业伦理研究必须具备相应的本土意识,即,既要带着中国文化的意识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企业伦理问题,又要通过对文化传统的研究,探询自身的理论支点,为企业行为提供规范导向。要使这种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伦理研究得以可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自觉,将本土意识贯穿于我们对经济实践的分析、基础问题的研究以及企业伦理理论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以迪尔特·亨利希为代表的海德堡学派提出了"自身意识的问题",并对关于自身意识的反思理论作了批评。在面对分析的心灵哲学中的高阶表征理论与一阶自身表征理论时,这些批评彰显了其理论效力。在构建自身意识的理论模型时,我们要避免陷入海德堡学派所批评的反思理论。在现象学的传统中,我们通过对意识的时间结构、具身性,以及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交织的现象学分析,能够有效回应海德堡学派的批评,从而提供一条研究自身意识的哲学进路。  相似文献   

11.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直接、最活跃的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展示设计空间做出有创意的主题定义;其次要真正了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展示空间应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以增强整体感,色彩搭配设计必须以突出展品为前提。对重点展品,要利用各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方式来加以突出。  相似文献   

12.
在结束本书的时候,我们再简略地明确一下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要素,并探讨一下它对社会科学的影响,这或许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在下面讨论相互联结的四个方面或四个观点:社会、意识、历史和个人。社会1.社会并不仅仅是许多个人的总和,“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但是,这种概念必须用社会(不管它呈现为什么形式,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思想来补充。人类是在实际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社会关系。2.因此,为了认识社会,我们首先考察生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悲剧意识的生存久已湮没。人类在自身的成就中日益自信 ,以至于哲学反思也流于变相的自我阿谀。但通过悲剧意识进入哲学反思毕竟还是哲学的责任 ,而且这一工作首先是哲学观念的自我反思 ,在当代语境下即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反思。人类生存以自身为中心———这已经成为险象环生、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 ,哲学批评范式主要有三种 :返朴归真、全程辩证法和简陋技术主义。三者的初衷是救治人类中心主义 ,最终却成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变形 ,掩盖了生存的悲剧性质。而要呈现作为生存悲剧的人类中心主义 ,就需要从破解这些范式入手。首先破解返朴归…  相似文献   

14.
要认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对当代世界的两种基本的文化追寻倾向有一义理上的把握.一是国际性的文化交融的倾向,二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寻根倾向.这两种倾向恰是我们近二十年来的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就是我们文化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个又一个“西方文化热”和中国文化热.”无疑,这两种文化追寻倾向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着它的十分深刻的现实政治经济变迁的背景条件.然而,它又是“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这两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倾向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常识是人们广泛认同并得到检验的信念。常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并受到检验,这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常识的主体。人类在生命活动中形成“我”的生命意识,“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概括了人类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最终追求,成为两个最具普遍性的常识。我们可以把常识划分为“与感觉和知觉相联系的常识”和“与观念相联系的常识”,后者包括“知识类型的常识”和“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与目的形成相联系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比“与方法形成相联系的知识类型的常识”更为重要。同人生最根本的“利害”相联系的“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是常识世界的核心。人文精神作为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既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由历史唯物主义诠释了的“世界精神”。作为常识世界核心的生命意识是人文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代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人文精神通过常识世界中的生命意识,以集体意识的方式、“共鸣”的方式、“范式”的方式和归宿感的方式成为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常识,认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常识世界的敬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崇高的信仰意味。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对世界、对人类不朽的贡献。下面我想着重谈四点。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民都要认真学习、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成官泯 《世界哲学》2009,(6):122-126
希腊或西方文化是我们的他者,我们要完整地认识自我,必然也要认识这个他者。但研究希腊哲学的必要性也许还在于:即便仅仅为了认识我们自身的传统也必须研究希腊哲学。一百多年来,对西方认识的浅见支配了我们对自身传统的认识,所以,为真正认识自身传统,我们竟然首先需要真正认识西方。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深入思考了中西方之间这种真正认识的可能性与限度,我们今天立志研究希腊哲学,就是为了未来中西之间可能(或不可能)的在根源之处的交会。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认识和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有的把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和“具体分析”等同或并列起来,甚至把它说成是实践的基础。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首先,把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作为认识的基础,是不符合人类认识运动发展过程的。人们要完成一个认识过程,必须经过两次  相似文献   

19.
Hutchison(John A.)《世界上可供选择的有活力的哲学》檀香山1977年版共316页。作者认为,我们当代最迫切的问题是人类全球团结的问题。人类是同归于尽还是共享繁荣?哲学以其批判精神和指导作用,对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而且应该作出卓越的贡献。要站在全球意义的高度研究哲理,首先应了解世界上有活力的各种哲学理论。这些哲学是:1.由真理之实践学说组成的工具主义的自然主义;主张自然即现实之整体的形而上学自然主义;主张科学技术应永远为人类幸福服务的科学人  相似文献   

20.
杨寿堪 《哲学动态》2001,1(10):28-31
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 ,即哲学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的本性至关重要。当我们反思半个世纪来我国哲学所走过道路的时候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哲学与政治关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不是走向这个极端 ,就是出现另一个偏向。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对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缺乏真正了解所致。1   哲学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研究两类问题 :一是客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 ) ;一是主体 (人自身 )。前者是关于世界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与改造世界 ;后者是关于人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