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聚焦于"巴黎手稿"("巴黎手稿"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手稿和"穆勒评注",本文主要聚焦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传播与接受史,以期对学界围绕马克思"早期"和"晚期"著作而展开的相关论争作一批判性考察。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有关马克思早期著述的重要研究文献(特别是在德语区、法语区、前苏联和英语国家),都吁求要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进行全新的和严格的解读;同时,也几乎是所有的解释者都理所当然地假定,"巴黎手稿"是一部业已完成的著作。然而,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所谓的"巴黎笔记"的文本分析,使我们有可能一方面反对将前者视为一部完全成熟的文献并借此宣称马克思思想是一个以其为基础的整体,另一方面也反对将其视为一个定义明确的理论文献并借此将之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相对立。  相似文献   

2.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研究者。在1935年和1937年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刊行不久的《巴黎手稿》的理论价值,率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视域来引用、分析和评介它。可以说,正因为受到《巴黎手稿》相关思想的激发和影响,李达方得以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唯物论"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相对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此外,他还在《社会学大纲》中开展了将《巴黎手稿》与《巴黎笔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最初尝试,这在《巴黎手稿》接受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艺术运动都在巴黎诞生: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同时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属于任何一派的画家们,他们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却有着共同的犹太族后裔身份和民族情结,且能够顽强地追求和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称之为"巴黎画派"."  相似文献   

5.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在藏区近现代涉外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宗教传播的角度看,西藏传教会无疑是不成功的,因为其始终未能实现最初设定的"进驻拉萨、归化西藏"的传教目标。西藏传教会成立之初,巴黎外方传教会总会和罗马教皇"钦定"的西藏传教会筹建者——巴黎外方四川传教会主教马伯乐之间就进藏困难、路线、西藏教务归属等问题曾产生过巨大分歧并展开激烈的争论。二者的分歧和争论从某种意义上是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矛盾的一种体现。揭示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西方宗教在藏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32年"巴黎手稿"的公开出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基于该文献,国际学界就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关系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相关议题的持续探讨,实际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脉络。本文梳理该文献公开发表后第一时间段(即1930-40年代),人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即马尔库塞的"基础论"、卢卡奇的"结合论"和科尔施的"阶段论")的代表性解读,以期说明:他们不仅是西方学界第一批解读"巴黎手稿"的学者,而且率先开启了对"巴黎手稿"的人本主义解读之先河,使蔚为壮观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流派。更为重要的是,该流派虽然的确强调"巴黎手稿"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但绝非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即武断地力图以马克思早期思想来取代其晚期思想;相反,他们都借助《资本论》来展开相关研究。因此,在他们这里,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是结合或统一在一起的。不理解这种总体论,我们就无法准确理解他们的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与巴黎浪漫主义思想之间联系至为紧密。对早期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理解走过了一条"信古"、"疑古"到"释古"的心路历程。他曾试图将"日耳曼的头脑"(哲学革命)与"法兰西的心灵"(政治革命)结合起来,但"现有"与"应有"的矛盾,哲学家们在缺乏实质自由的财产关系面前的集体失语,迫使他开始反思浪漫主义观念、政制、风尚的意义与局限,并在批判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摆脱浪漫主义政治观,超越巴黎传统迈向历史的纵深,从哲学和政治革命走向经济革命、社会革命乃至人性革命。  相似文献   

8.
郑家栋 《哲学动态》2004,(11):29-32
笔者今年6月曾应邀赴巴黎第七大学访问.这是我第三次访问巴黎,每次在时间安排上都比较匆忙,却不乏新的感受与收获. 巴黎第七大学算得上是法国汉学研究的中心.访问期间的活动安排包括在"七大"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演讲,而更重要的使命则是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参与"七大"方面汉学专业的博士论文答辩.老实说,当初接到著名汉学家于连(Francois Jullien)的邀请,曾经是颇费踌躇--我不懂法文,参与这项工作是否合适?但于连教授表示,此乃汉学专业,恰恰是其他答辩委员应当懂中文.后来在"七大"方面的敦促下勉强成行,心中却仍然不很踏实.  相似文献   

9.
正她从小就有着"花布"情结,买花布、捯饬花布。她把花布"折腾"上了春晚舞台还不算,又于2017春夏巴黎时装周期间,用中国的花布在巴黎歌剧院奉上了一出倾国倾城的压轴大秀,艳惊四座,震撼世界,并因此成为首位荣登意大利知名时尚杂志《showdetials》的中国设计师。同时,她还是圈内公认的"春晚女王"和"时尚女王"。她就是有"花布"情结的"女王"——熊英。熊英生于设计之家,她的父亲是搞建筑设计的,母亲是搞服装设计的,小小年纪的她一边接受着家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手记     
1968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年,成千上万的西方青年在大学校园造反,罢课罢教,继而走上街头,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是这场运动的顶峰和象征.运动的主题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巴黎的校园里、大街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行动,同志,旧世界在你背后";"生活在他处";"消费社会不得好死"等等.在1968年乃至"动荡的60年代",反叛的西方战后一代人高呼反越战、反官僚体制、反传统教育制度、反传统生活方式等口号,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工业主义体制和生活现实进行了全面批判.  相似文献   

11.
法式人生观     
正说起法国人,一般印象可能是浪漫与傲慢。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打扮入时、鼻孔望天的漂亮女人和西装革履男。我问土生土长的巴黎朋友,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们,你们会选哪个词,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说"negatif"——消极,"我们总是不高兴,没有为什么,就是不高兴。"看多了老美"你是最棒的"那套,老法的确让人不太舒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对生活的一点积极态度,但这一点点对老法而言就是那么难。所以,没多少人能耐着性子看完一部唧唧歪  相似文献   

12.
巴黎之道     
正这里说的"道",是指道路,不过,往大里说,也是一种道理,一种全新的想法、理念,甚至生活态度。一个月前,在巴黎,替我驾车的旅法温州朋友,一边开车一边指着眼前的巴黎道路,说:近四五年,巴黎的道路发生了巨变,普遍由三道变成了一道。原来,差不多都是三道,双向,右边三道,左边三道,整体是六道。现在则整体只剩下两道,紧贴着中心线,内右侧双向,各剩一道。闹了半天,是这样改变的:将三道里最中间的一道,种树栽  相似文献   

13.
一代思想大师、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皮埃尔·布尔迪厄因患癌症于2002年1月23日在巴黎溘然长逝.布尔迪厄先生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是同代人中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试图运用"习性"和"文化资本"模式解释等级体系与宗主地位关系是如何在构成社会的各种"场域"中进行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正在从大规划、概念规划向小尺度规划、精细落地转移,城市设计将从"小"和"细"着手,提升人们出行的舒适度。文章通过总结伦敦泰晤士河沿岸以及巴黎城市风貌区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对精细化城市设计和管理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下一步详细方案设计的关系进行梳理,探究我国如何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和管理来提升城市品质和增强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普朗克是法国"六人组"音乐流派的代表,其作品深受法国通俗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创作手法集合了从古典到20世纪的音乐风格.《纳泽尔的夜晚》是一首能够代表他创作风格的经典作品,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轻松、机智、风趣、诙谐的巴黎通俗音乐与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藤田嗣治是20世纪上半叶巴黎画派的法日裔画家。他以日本的美学理想参与欧洲绘画运动,通过西洋画的形式再现日本画淡彩线描的特色,从根本超越了黑田清辉的局限,成为连接东西方美术的桥梁。然而,藤田嗣治一生都在辗转,早期求学于巴黎,学成归国却被质疑,战时随军作画,战后却被祖国"抛弃"。人生的大起大落直接导致了藤田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变化。文章重点考察藤田嗣治前期和后期绘画作品中日式审美情趣的出现和消失,分析其中反映出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7.
刘宗碧 《哲学动态》2012,(11):22-27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对《巴黎手稿》研究中,提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包括"异化劳动"和"交往异化"的双重内容,并开展前者向后者过渡的逻辑研究。望月清司提出的两个异化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摒弃了生产方式内在运动的矛盾原理和阶级斗争理论,把马克思唯物史观单纯地归结为对"市民社  相似文献   

18.
正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法国著名的钢琴家。从小就被誉为"钢琴天才"的理查德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与同样爱好音乐的伙伴们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演奏朴实、流畅,优雅、华美,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不乏朝气与活力,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一次,理查德的乐队要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华人佛教道场在法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并根据合法性来源和组织运作方式的不同,将巴黎大区的佛教道场分为"宗派佛教"和"会馆佛教"两大类分别加以介绍,认为移民结构的变迁和宗教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改变海外华人信仰的版图,进而为中国宗教的分化与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查阅相关中外文献史料和多次实地田野的基础上,以几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堂点为中心,梳理了晚清时期巴黎外方传教士在桂西民族山区、桂中大瑶山区及桂南十万大山等三个广西民族山区的传播历史与现状,并分析其传教特点及由此形成的地处边远而文化多元的"山区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