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乎自然而生活,是古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提出的一个著名的伦理学命题.该命题认为,自然本身作为不可僭越的必然性秩序既驾驭着整个自然宇宙的运行,又作为命运支配着人的灵魂和行为,因而人类必须以自然为指导,合乎自然秩序而生活,这是宇宙秩序赋予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自然本身因其和谐有序性而是善的存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亦为合乎善而生活,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生活.人正是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中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而达成至善.  相似文献   

2.
从管仲及其学派的天人关系论入手,渐次论述了其水地环境与人类道德的关联、物质生活对道德生活的作用,而技艺作为此三者关系的中介,自然有其伦理价值。探讨《管子》中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涉及到农业生态伦理、资源伦理与制度伦理等问题。所有这些,对于读者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演进轨迹,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创作了《管晏列传》,而且对管仲充满敬仰与赞颂之情。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与义利观显然受到管仲的深刻影响。他们二人分别走的是“立功”、“立言”的道路,但都具有“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个性特征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管子》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管子》的著者与编撰、《管子》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归属是研究《管子》不可回避的几个相关问题。本文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 ,敬畏生命 ,而在古代诸学派中 ,儒家这一意识可谓是最为强烈而持久的 ;儒家的仁学承续了一切颂扬和敬畏生命的历史思绪 ,并形成了鲜明的民胞物与、悲天悯人的文化关怀 ;这种关怀既体现了先哲的智慧 ,也构成了我们在应对现代生态挑战时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在农村管理方面有自己的有效策略,是其政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天深入探讨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夏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齐国贤相管仲倾毕生之精力,内行富国强兵之大道,外建春秋首霸之伟业。本文从尊王攘夷、使华夏文化渡过一场行将中断的危机,接纳周文化、使齐文化最终融入华夏文化圈,管子学行世、华夏文化喜添奇葩三个方面,论述了管仲对华夏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9.
管仲学派在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形成了带有自己的特色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本文仅就其伦理思想与同对期的儒、墨、道等家作一比较,以求得管仲学派纶理思想的特色之所在。一、注重道德与物质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我国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和他的学派的政治伦理思想颇具特色,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密切结合的典范。管仲学派的思想体系表明,他们所说的政治是具有伦理色彩的政治,而他们所说的伦理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伦理。这种政治与伦理的密切结合,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共性,只是在管仲学派中反映得特别明显罢了。这种状况,固然决定于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基础,也是与这一学派的创始人管仲长期从政的经历密切相关的。管仲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始相齐桓公,执政至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他去在止。管仲的主要功业,就是《史记·管晏列传》所记载的:“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相似文献   

11.
启新、拓新与创新——论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生态伦理,繁荣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功不可没,主要体现为:开辟了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确立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原则,培育了人对自然的新态度,对传统思想展开了新的系统批判,明确了人类在自然生活中扮演的新角色,对伦理学基本观念进行了新阐释,制定了人类行为新规范。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相似文献   

13.
管仲与李觏均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主张以“循公而不私”、“义利并行”为价值原则.倡导富国富民之社会功利;管仲开社会功利思想之先河·佐桓公九合诸侯而一匡天下,李觏则始倡有宋一代之功利主义思潮。推进社会变革,“匡国济民”,成为“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两人思想影响深远。通过对管仲与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功利主义思想的历史联系及社会作用,于今天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对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给予全面且较高的评价。王世贞关注管仲,与当时朱明王朝取代蒙元政权关系密切,还与王世贞曾在青州任职有关。王世贞的治史思想,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影响。通过分析王世贞对管仲的评价,可以明晰王世贞的治史特点,并为分析明代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变迁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在《管子》系统丰富的"以法治国"思想理论体系中,立法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诸如君主独享立法权,立法应遵从天道、顺应民心,因时因俗而变,宽严适度,公开透明等一系列关于立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管子》立法思想所呈现出的超越时代的理性光芒,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管子》天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波 《管子学刊》2011,(3):30-33
我国古代的隐逸发生很早,至迟在商周之际就有不少可信的例子,到春秋时期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对于隐逸,管、晏进行了具体分析,给予隐士客观评价,并主张国家积极征召隐士。管、晏的隐逸观与他们自身经历有关,也是其“举贤授能”人才思想的一部分。管、晏招隐士的主张,对于当时诸侯笼络人才、赢取民心、稳定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道德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生态伦理视域中健康道德观念被拓展、更新.它把人的健康、社会的健康和自然界的健康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它提出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健康道德具有公益性、代继性和共生性的基本特点,提出人人参加,事事参与;健康生活,健康行为;抵制陋习,抵制败俗;爱护环境,履行责任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