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63名盲童为被试, 对17对空间词作相似性的分类。结果表明:⑴盲童的空间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状态/方位;②自身参照/他物参照。⑵盲童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①身体周围的三维方位;②空间距离;③三维边界;④空间状态。⑶视觉的缺失决定着盲童的空间词组织的特点, 语言、文化和教育对盲童的空间概念及其组织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7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有一致之处,但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⑵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⑶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维度不完全相同;⑷每一类别中包含的颜色词及颜色词的数目不同。这些差异体现了文化和语言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摸箭头任务和动物排列任务等,考察纳西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习惯的空间术语是否不同,及其对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结果表明,纳西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在判断物体空间位置时更多地使用绝对参考框架,云南的汉族大学生在判断物体空间位置时使用绝对和相对参考框架差异不显著,这与他们描述空间关系时习惯使用的术语一致.这一结果支持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5.
张积家  和秀梅 《心理学报》2004,36(6):654-662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研究了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63名纳西族大学生。结果表明,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由6个类别构成:(1)父母;(2)与父母同辈的长辈;(3)兄弟姐妹;(4)同辈的姻亲兄弟姐妹;(5)媳妇和女婿;(6)祖父母、子孙、旁系或姻亲子侄。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同辈/异辈;(2)照顾者/被照顾者。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具有明显差异,这与两个民族的家庭婚姻制度和文化有关,也与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80年代后依恋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依恋研究的新的进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⑴对不同年龄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 ;⑵对依恋与认知和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中的研究发展 ;⑷跨文化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它还会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止和动态空间定位任务对飞行员与普通被试进行对照研究,考察参照条件、目标数量、空间性质对空间定位的影响,探索静止和动态视觉空间模板表征建构特征及其个体差异。结果显示:(1)在静止空间,有距离参照定位任务是较易任务而无距离参照任务较难,飞行员的无距离参照任务完成较好;(2)在运动空间,有运动轨迹参照定位任务较易而无轨迹参照任务较难,飞行员两种任务均完成较好,无参照条件使控制组正确率大为下降。(3)两组在双目标任务上的差异比之单目标任务更大,且飞行员表现出双目标协同优势。结论:飞行员视觉空间模板的功能更强,表现为对静止空间形成较为准确距离表征、对运动空间即时建构运动轨迹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个实验,初步探讨汉语声音概念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实验1先视觉呈现声音概念词,要求被试对随后在屏幕上方或者下方呈现的图形进行形状判断;实验2要求被试先对声音词进行音高判断,再判断图形。结果只在实验2中发现隐喻表征,说明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一定的条件。后期问卷调查后发现,声音词普遍存在多种表象,且声音并不是首先激活的。意味着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较高的声音音高维度的语义凸显度,需对声音概念进行较深层次的语义加工,才可激活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相似文献   

10.
中文新异组合概念的解释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烨  傅小兰  孙宇浩 《心理学报》2004,36(3):265-273
通过分析600名中国大学生对32个概念组成的160个新异组合概念的解释,考察了中文名词-名词组合概念的解释策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⑴关系解释和属性解释是两种主要的解释策略;⑵第一个子概念具有显著属性的组合概念得到更多的属性解释;⑶子概念之间相似性的高低不影响属性解释出现的比率,但影响关系解释出现的比率;⑷生物组合概念比人造物组合概念得到更多的属性解释。其中的新发现既不支持关系竞争理论,也不支持双重加工理论,引出了有待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3):331-340
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启动语言对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要求汉-英双语者判断启动短语与图片场景的一致性。研究发现, 启动语言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1)无论是英语短语启动, 还是汉语短语启动, 前景物体均能够更多更早地获得关注, 这与英语短语和汉语短语的所指相同有关; (2)语言特性影响被试的眼动轨迹:在英语短语启动下, 背景信息后置引导被试对背景进行了额外的、快速的关注; 在汉语短语启动下, 被试的注视由前景区转至背景区的时间较晚且注视比例较小; (3)任务加工深度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汉族、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3种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2)3种民族男女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有些项目上却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趋势;(3)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崔占玲  刘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2,35(4):916-920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基诺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特点。结果发现,基诺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亲密程度;(2)照顾者/被照顾者。这与汉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这与基诺族的血缘婚制度以及马来亚式亲属制度等历史积淀有关,也与基诺族跨越式发展中他文化的渗透和主文化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肖二平  张积家  王娟  林娜 《心理学报》2010,42(10):955-969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了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1)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大小”。这与汉族和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既相似, 又存在差异。摩梭人亲属词分类的特点反映了独特的母系家庭和婚姻制度。(2)舅权和父权在摩梭人的亲属关系中正在经历着变化。作者对“摩梭母系制是原始母系制的‘活化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具身认知范式考察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长幼概念的空间和重量隐喻,比较中国朝鲜族和汉族的长幼观念。实验1表明,中国朝鲜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对平辈年长亲属词的加工快于对平辈年幼亲属词的加工,并且存在着部分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下方加工得快。汉族人在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存在着完整的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平辈年长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上方加工得快,平辈年幼亲属词呈现在屏幕下方加工得快。实验2表明,"左大右小"的亲属词对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重右轻"天平倾斜方向的判断,表明亲属词对蕴含的长幼概念激活了重量概念,但对汉族人的天平倾斜方向判断却无显著的影响。实验3表明,"左重右轻"的天平倾斜方向促进了中国朝鲜族人对"左大右小"的朝鲜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表明重量加工激活了长幼概念,但不影响汉族人对汉语亲属词对的年龄比较。朝、汉两个民族对平辈亲属词的不同隐喻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图式,反映了两个民族的长幼文化的差异:与汉族人相比,中国朝鲜族人更重视长幼秩序,对长幼规范的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