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中的农业:以50年为视角的三个反题
引用本文:郭益耀,林育川.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中的农业:以50年为视角的三个反题[J].现代哲学,2007,5(6):54-65.
作者姓名:郭益耀  林育川
作者单位:1. 香港岭南大学,香港
2.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摘    要:中国快速的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更宏大的经济目标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不管是对是错,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视野烙上了毛的印记,漠视这些更宽广的目标去评判1955-1956年农业集体化的高潮是错误的。这种集体化反映了一种外延式的增长,即依赖于劳动力动员,以一种由努克斯(Raguar Nurkse)的理论阐释过的方式来增加要素的供给和扩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种策略不可避免地要求官僚控制、强制和抑制农民的消费以及强行抽走农业剩余。这样的话,其结果就不应该依据建立在市场价格上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最大化、农民的劳动激励或者效率等规则去评价。在这一框架中,毛泽东之后的非集体化(decollectivization)和工农业平衡的重新调整可以看作是向农业内涵式增长策略的转变,这种策略是建立在(继承)由毛所留下来的物质遗产(灌溉和排水能力的扩张)的基础上的。

关 键 词:农业集体化  中国工业化  毛泽东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反题  新古典经济学  农业生产模式  收入最大化
文章编号:1000-7660(2007)06-0054-12

Mao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Three Antitheses in a 50-Year Perspective
Y.Y.Kueh.Mao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Three Antitheses in a 50-Year Perspective[J].Modern Philosophy,2007,5(6):54-65.
Authors:YYKueh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