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良知与至善的道德本体及修养——《大学》新诠释中良知学的转折
引用本文:张昭炜.良知与至善的道德本体及修养——《大学》新诠释中良知学的转折[J].道德与文明,2015(6):56.
作者姓名:张昭炜
摘    要:在宋明伦理学发展中,《大学》诠释的基调是朱子重格物,阳明主致知。阳明再传弟子万廷言则将三纲领之止至善发展成内在道德本体及道德修养的实践,并以之统领八条目。万廷言继承了江右王门罗洪先的艮背道德修养论,融合了浙中王门王畿的四无道德本体论,从深静中涵养道德本体,止至善既强调止,又发展出止无所止,能够推原阳明未尽之旨。万廷言以止至善融摄致良知,摄知归止,是阳明学从以收摄保聚为代表的江右王门至止修学乃至东林学转折的重要思想形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道德与文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