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定向遗忘的编码加工机制
作者姓名:寇东晓  顾文涛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8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7STD006)
摘    要:有目的的遗忘(定向遗忘)需要耗费认知努力吗?有研究发现, 定向遗忘可能是被动衰减的结果, 即F项目(需要遗忘的项目)未获得有效复述是选择性复述了R项目(需要记住的项目)造成的, 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认知努力; 但也有研究表明, 定向遗忘过程可能是遗忘线索诱发的对记忆加工的主动抑制, 需要耗费认知努力, 脑认知研究中发现的前额叶ERPs成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定向遗忘编码过程可能同时包含主动抑制与被动衰减, 但是尚不清楚两种加工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澄清定向遗忘编码阶段的认知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将非认知因素纳入考察, 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定向遗忘特征, 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理论争议。

关 键 词:定向遗忘  编码机制  主动抑制  被动衰减  
收稿时间:2020-09-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