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张玮玮  朱莉琪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中科院自主部署项目(E0CX172008);“十三五”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11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1)
摘    要:青少年更倾向于从事冒险或鲁莽行为, 并且更容易受到同伴影响。从个人特质和社交互动等多个角度探讨的研究结果表明,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存在助长作用, 即当同伴在场时, 青少年的行为会更加冒险。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神经、遗传、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解释:在心理层面, 这种影响源于青少年寻求同伴认可和归属感的需要, 以及社会学习的作用; 在神经机制层面, 源于认知控制网络和刺激处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遗传层面, 源于特定基因的易感性等; 在社会文化层面, 同伴影响会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程度与表现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应从发展、文化心理、构建复杂模型网络等视角深入探究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关 键 词:青少年  同伴  冒险行为  双系统模型  
收稿时间:2020-09-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