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今中西视域中的“事”哲学
引用本文:苟东锋.古今中西视域中的“事”哲学[J].哲学动态,2023(10):76-84.
作者姓名:苟东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名’为考察背景的儒家知识论研究”(编号17BZX12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关 键 词:    以事观之  化物为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