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概念的定义问题
引用本文:Ф.Г.克雷索夫,陈素蓉.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概念的定义问题[J].世界哲学,1964(11).
作者姓名:Ф.Г.克雷索夫  陈素蓉
摘    要:作者首先指出,目前苏联哲学界对这两个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其中有些定义是辯証唯物主义所不能接受的。关于絕对眞理概念,苏联大多数哲学家把它理解为对现实的完滿的、詳尽无遺的反映,少数哲学家把它理解为部分的、具体的、将来也不会被駁倒的知識。有些作者时而采用前一个概念,时而采用后一个概念,把前者称为就广义而言的絕对眞理,把后者称为就狹义而言的絕对眞理。作者反对把絕对眞理理解为对现实的完滿的、詳尽无遺的反映。他认为这种理解是与客观眞理的含义——客覌眞理是人关于客覌世界的覌念的內容——不一致的,而且与辯証唯物主义关于客覌世界对于人的认識来說是不可穷尽的原理相矛盾的。作者还反駁了И.Д.安德烈也夫关于絕对眞理是对于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之完滿的、全面的知識的覌点。作者认为对于对象的本质的认識并不是对于对象的完滿的、詳尽无遺的认識,而且脫离对非本质的东西就不可能实现对本质的认識。作者还反駁了Г.А.庫尔沙諾夫等人的下述覌点:絕对眞理是认識的目的、理想,是用詳尽无遺的方式去认識世界的可能性。作者认为这种覌点是把絕对眞理与相对眞理的相互关系問題和在认識論上把认識評价为过程的問題混为一談。作者支持А.А.斯塔欽柯的观点:絕对眞理是部分的、具体的、将来也不会被駁倒的知識。絕对眞理的标准就在于它的不可反駁性。作者认为在給絕对眞理和相对眞理下定义时,不应該以它們內容的完滿性这个特征为出发点,而应該以对眞理与现实的一致的評价为出发点。关于相对眞理,作者不同意Ν.С.納尔斯基关于相对眞理中不包含謬誤因素的覌点,而认为相对眞理就其內容的某一部分来說是可以改变的、补充的或者甚至可以駁倒的,因此相对眞理才能变化和发展。相对眞理中之所以存在着謬誤因素,是由于人对现实的认識不可能是純粹的认識,而眞理从其开始形成之时起就只能是純粹的眞理。作者最后联系到审訊中的眞理問題,攻击了А.Я.維辛斯基,說后者正是利用絕对眞理概念的多意义性和不确定性,来为法庭的任意专断作辯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