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三参照点理论:从原理到应用 |
| |
作者姓名: | 王晓田 王鹏 |
| |
作者单位: | 1.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SD 57069,美国 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
| |
基金项目: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SES-1123341)资助。 |
| |
摘 要: | 三参照点理论(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Wang,2008a; Wang& Johnson,2012)以底线、现状和目标为参照点,将决策结果空间划分为失败、损失、获益和成功4个功能区域.根据3个参照点的心理权重的排序:底线>目标>现状,该模型继而推导出跨越不同区域的以现状为分界的双S-型的价值函数,以及据此产生的对于跨越不同参照点的预期结果的偏好转换、和损失-获益及失败-成功的两种不对称性.总之,风险决策的基本任务在于,在使得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最大化的同时使底线不保的可能性最小化.三参照点理论将统计学和金融学中的均值与方差(均差)分析与行为决策研究中的参照点效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面对不同的风险选项时,通过分析各个预期结果的均差分布与3个参照点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应性的决策.本文介绍了三参照点理论的基本推论、运行原则、实证检验、以及它与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相比较的异同之处.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三参照点理论对实践中管理决策的指导意义和多重启示.
|
关 键 词: | 决策 风险选择 预期功效 参照点 价值函数 前景理论 |
收稿时间: | 2013-03-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