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社会决策中的公平准则及其神经机制
作者姓名:罗艺  封春亮  古若雷  吴婷婷  罗跃嘉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3.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成都医学院,成都 61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132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930031),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711000), 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2009BAI77B01)。
摘    要:社会决策中的公平准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分别从动机和认知的角度对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这些工作中,最为突出的是“均等”,“互惠”和“情绪”三个模型的提出.均等和互惠模型试图从动机角度理解个体的公平行为,而情绪模型则更强调个体在公平决策中的认知和情绪的加工过程.近年来脑成像的研究也为这些模型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其中与公平准则最密切的脑区是脑岛和背外侧前额叶:前者一般被认为是反映了个体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负性情绪体验;而后者主要负责决策过程中的抑制控制.但这些脑区具体的功能还存在很多争议,反映了不同理论模型对特定脑区功能的不同理解.未来研究应注意三个模型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加强多模态的脑指标的运用,并注重相关脑区的整体性,此外,公平决策行为中的个体差异,以及社会情境对其的影响也应受到重视.

关 键 词:公平准则  社会决策  情绪  脑岛  背外侧前额叶
收稿时间:2012-07-1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