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药物成瘾的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述评
作者姓名:李梦姣  陈杰  李新影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993,9113272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J-8);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基金(Y0CX351S01)资助
摘    要:非药物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行为成瘾”。特征性表现包括对成瘾对象的渴望、受损的冲动控制、对成瘾对象的耐受、撤退反应和高复发率等。目前发现的非药物成瘾类型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购物成瘾、游戏成瘾、性瘾以及贪食等。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在症状学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且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非药物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家庭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 男性的病理性赌博和贪食障碍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度。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单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 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等, 与非药物成瘾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 非药物成瘾者脑内负责奖赏,线索加工和冲动控制的神经通路活动性异于正常对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入手, 探讨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共性和特性。

关 键 词:非药物成瘾  遗传  神经机制  
收稿时间:2012-02-1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