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感应与存在——《周易》感应论分析
引用本文:沈顺福.感应与存在——《周易》感应论分析[J].周易研究,2007(2):65-72.
作者姓名:沈顺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周易》吉凶断定的基础是阴阳感应。圣人解读卦象的方式也是感应。因此,感应是《周易》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感应的基本原理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交互影响,即阴与阳的交感。阴阳交感的基础有两个,第一,二者依据一个潜在的共同点,第二,阴阳差别。圣人之所以能够解卦象,原因在于,第一,卦象是本体的呈现、符号,是艺术品。艺术品是天才的产品。第二,圣人具有这个天才,因此能够与之相感应。

关 键 词:周易  感应  圣人  本体
文章编号:1003-3882(2007)02-0065-08
修稿时间:2006年12月2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