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英汉双语者二语口语产生中音韵编码过程的同化机制
作者姓名:辛昕  兰天一  张清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YYA006);中国人民大学预研委托(团队基金)人才培育类项目(18XNLG28)
摘    要: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结合时空微态分割分析法,考察英汉双语者二语口语产生过程中音韵编码过程的同化与顺应机制。研究中采用图词干扰即时命名任务,比较英汉双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中音韵编码的加工单元与汉语母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还是与英语母语者的英语产生过程的特点类似。反应时结果发现汉汉组、英汉组与英英组都出现显著的音节效应。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发现英汉双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中出现了音素效应,与其英语产生过程的特点类似,音素效应在英语和汉语的产生过程中都出现在图画呈现后的200~250 ms之间,而汉语母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中仅发现了音节效应,出现在250~300 ms之间。时空微态分割分析发现英汉双语者在汉语产生的音韵编码过程与英语母语者在英语产生过程所对应的脑电微态成分相同,仅在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微态成分不同于汉语母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上述结果表明英汉双语者汉语产生的音韵编码过程与英语作为母语时的产生过程相似,而与汉语作为母语时的产生过程不同。英汉双语者的汉语产生过程采用了母语同化机制。

关 键 词:双语者  音韵编码  同化  顺应
收稿时间:2020-01-16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