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时间特性双视角下的重要时间参数及其证据 |
| |
作者姓名: | 尹华站 崔晓冰 白幼玲 曹格格 邓靖歆 李丹 |
| |
作者单位: |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3.湖南省妇女研究会, 长沙 410011 |
| |
基金项目: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12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XJC190002);湖南师范大学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8RC3482) |
| |
摘 要: |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 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 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 在该时间区域内, 20~ 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 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 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 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 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 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
关 键 词: | 时间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时间特性 时间参数 分界区域 时间窗口 |
收稿时间: | 2020-02-24 |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