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 |
| |
作者姓名: | 赵广平 郭秀艳 |
| |
作者单位: | (;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海 200062) (;2.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漳州 363000) (;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109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04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类国家青年课题(CBA120104)。 |
| |
摘 要: |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
关 键 词: | 似曾相识 无线索回忆再认 熟悉性 再认记忆 再认的双加工理论 |
收稿时间: | 2013-09-27 |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