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楚竹书《孔子诗论》中“邦风”及“夏”之名称意义
引用本文:蔡先金,赵海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邦风”及“夏”之名称意义[J].孔子研究,2003(3).
作者姓名:蔡先金  赵海丽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蔡先金),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赵海丽)
摘    要:《孔子诗论》中“邦风”及“夏”的诗类名称发现 ,解决与澄清了《诗经》研究中一些重要学术问题。《诗经》“风”类名原为“邦风”而非“国风” ,说明《邦风》分类虽然参照当时的行政区划 ,但主要是以《风》产生区域的历史上著名地望为其命名原则的 ,而非尽以当时分封的诸侯国名称命名 ,由此可以揭开《风》中“周南”、“召南”、“王风”、“豳风”等为何不出自于“国”之谜 ,而“国”在采风过程中却起到了“统一音韵”的作用。《孔子诗论》还再次证明古时夏、雅二字互通 ,《大夏》主要为王室皇族所用 ,而《少夏》主要为贵族大夫所用。

关 键 词:楚竹书  诗论  邦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