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
作者姓名:曹娜  孟海江  王艳秋  邱方晖  谭晓缨  吴殷  张剑
作者单位:1.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2.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3.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024);上海自然科学基金(19ZR14530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7511108503)
摘    要: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实验2,被试分为2组,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电生理学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且与学习成绩相关,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 键 词:背外侧前额叶  初级运动皮层  经颅磁刺激  程序性运动学习  序列学习
收稿时间:2019-05-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