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亲属词分类看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作者姓名:肖二平  张积家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杭州 310036)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摩梭人亲属关系的心理学研究”(10BSH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摩梭人害羞文化的心理机制”(12YJC850023)资助
摘    要: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 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 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 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 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 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 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 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 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 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 键 词:亲属词  民族语言  民族心理  概念结构  Sapir-Whorf假设  
收稿时间:2012-02-1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