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不言而喻,要成就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要遵循十四大提出的指导原则,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这些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自然也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怎样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现实条件下的改革实践具有何种意义,怎样结合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怎样科学地认识和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出现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领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等等。而这些重大的现实课题的解决,也需要把哲学研究、特别是哲学历史观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同时,改革的深化,也为这种新的突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以往探讨过、争论过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的关系,历史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主体性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自发因素和自觉因素的关系,历史观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尺度等问题,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强调和重视,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实在内容。有志于为改革实践排忧解难的理论工作者,会把亿万群众开创新生活的实践活动视为理论创新的大好课堂,使自己真正从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中解放出来,并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真正这样做了,“哲学无用论”还会有多大的市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