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梵汉对勘看早期般若经“法身”思想的发展
作者姓名:赵文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项目:330/63192128)
摘    要:印度大乘佛教中流行的"法身"概念,在早期部派佛教文献中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般若文献不同版本的考察发现,"法身"是由见佛语境下的"法"或"法性"发展而来的,而在早期部派佛教中,"见法即见佛"的观念即已十分流行——这里的"法",指的是佛陀所宣说的"缘起"。"法身"概念的最初成立,是借助kāya一词的双关含义:既有"身"的涵义,也意指"集合"。这样,若称"法的集合",内涵上与"见法即见佛"中的"法"并无差异,但若同时指称"法身",则引入了实指的身体之观念。

关 键 词:法身  《般若经》  法性  缘起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