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对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
作者姓名:张丽锦  吴南  郑砚
作者单位:1.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北京100875
2.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银川,750021
3.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150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大学社科重点项目
摘    要:为比较语言本身和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贡献以及欺骗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实验设计探查了不同形式的语言介入和相关欺骗训练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选取语言能力达到常模水平但未通过外表-事实区分任务的4岁组儿童77名,随机分为3个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对其进行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前测,在各组的两种能力发展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对3个训练组分别作如下处理:完全训练组:带有心理状态动词的补语句法及欺骗训练;情境交际组:伴随语言情境交际训练和欺骗训练;补语句法组:心理状态动词和补语句法训练。一周后进行心理理论后测。结果表明,3个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心理理论表现上均有显著差异。相对于一般语言交流的情境过程,补语句法和心理状态动词更能显著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早期欺骗经历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若二者结合使用则更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改进

关 键 词:心理状态动词  补语句法  欺骗  心理理论
收稿时间:2007-10-31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