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虚构言语实践与新的语言转向——流行语现象在当代的社会实践价值
引用本文:李明洁.非虚构言语实践与新的语言转向——流行语现象在当代的社会实践价值[J].学海,2011(6):156-160.
作者姓名:李明洁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流行语的特殊语言符号结构及其运作逻辑",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日号:B403)的支持;特此鸣谢
摘    要:目前,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语文的兴起拉开了一场新的语言转向的序幕。基于群众性非虚构叙事行为的现实性和行动性,大众的言说行为突显了主体性,演变为具有民主意义的话语实践。我们把这类兼具"现实性"与"行动性"特征的言语实践称之为"非虚构言语实践",其特征是:文本编码行为、话语言说行为和社会实践行为三位一体。"非虚构言语实践"在当代极具社会实践价值:作为饱含当下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事实,它以民间包围学院的方式解构了虚构的宏大叙事,以新的话语形式开启了新的文化启蒙的路径;它也促发了言语实践重回本体论地位的认知反思,导致"语言转向"运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再次整合和发展。

关 键 词:非虚构言语实践  语言转向  民间语文  主体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