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适应后效的皮层映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张智君 刘炜 赵亚军 张婧姝 吴彬星 |
| |
作者单位: |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杭州 310028) (;2.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昆明 650504) (;3.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成都 610041)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1YJA190025)资助。 |
| |
摘 要: | 本研究探讨了观察者与观察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视觉系统对目标数量特征的适应后效的皮层映射特征, 并与对比度适应后效的映射规律进行比较。包括两项实验。其中, 实验一要求被试在适应目标后转换注视点, 考察眼跳后相同和不同视网膜区域以及相同和不同空间区域的适应后效, 发现数量适应后效具有部分空间-皮层映射特性, 而对比度适应后效则表现出完全的视网膜-皮层映射特征。实验二采用固定的注视点, 考察目标运动后目标原位置和新位置区域的适应后效, 发现数量适应后效不完全依赖于视网膜-皮层映射, 它可以“追随”客体运动重新映射到新的位置, 表现出基于客体映射的特征, 而对比度适应后效则完全依赖于视网膜-皮层映射, 不能“追随”客体移动在目标新位置重新形成映射。两项实验结果提示, 相对于对比度等低级表面特征而言, 数量特征对目标的描述涉及更高的加工水平, 它可以与观察目标的相对运动信息进行整合, 且这种整合在眼跳和非眼跳的观察条件下都可发生。
|
关 键 词: | 数量加工 数量适应后效 视网膜-皮层映射 空间-皮层映射 基于客体的映射 |
收稿时间: | 2013-01-11 |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