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长时训练下的分离 |
| |
作者姓名: | 徐菊 马方圆 张明 张阳 |
| |
作者单位: | (;1.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苏州 215000) (;2.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吉林 13201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SFC:31300833/31371025)。 |
| |
摘 要: |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当线索-靶子的时隔大于约300 ms时, 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相较对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而言反应更慢的现象。新近抑制标签 (Inhibitory tagging, IT) 理论指出, 除返回抑制外, 一个由前额叶执行控制系统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链接的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 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抑制标签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返回抑制发挥作用”还未有来自常规被试研究的支持。结合线索-靶子和Stroop范式, 采用8(训练天数)×2(线索-靶子关系)×3(色字一致性)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通过连续8天的长时训练对常规被试的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功能在学习可塑性上的差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返回抑制随着练习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降低的趋势, 而抑制标签并未随着练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 为抑制标签理论的关键假设提供了重要的来自常规被试的证据。
|
关 键 词: | 抑制标签 返回抑制 长时训练 |
收稿时间: | 2014-10-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心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